"5岁儿子第一次上围棋课,我后悔了!"这不是标题党,而是我作为老父亲最真实的感受。
记得大宝刚上幼儿园中班时,学校开设了政府组织的围棋兴趣班。当时觉得挺新鲜,就给他报了名。没想到这小子一接触就爱上了,每天回家都要拉着我下几盘。作为完全不懂围棋的家长,我只能硬着头皮陪他玩,还特意买了套围棋,跟着网上的入门教程学。
说实话,那段时间挺煎熬的。孩子兴致勃勃,我却连最基本的规则都搞不明白。但看着他专注的小眼神,又觉得一切都值得。后来疫情来了,课程暂停,大宝还失落了好一阵子。
今年终于等到复课,没想到报名人数直接爆满!500多个孩子抢30个名额,教室里挤得水泄不通。看着满屋子的家长和孩子,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有这么多人和我们一样,都在为孩子的兴趣奔波。
上课时发现,很多孩子都已经有基础了。他们能熟练地说出"气"、"眼"这些专业术语,下起棋来有模有样。而我家大宝虽然也学过一点,但明显跟不上节奏。那一刻,我突然有点后悔:是不是该早点让他系统学习?
但转念一想,围棋真的适合所有孩子吗?看着教室里那些坐不住的小朋友,还有因为输棋哭鼻子的孩子,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先说好处吧。围棋确实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一节课90分钟,能坐得住就是胜利。而且对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都有帮助。最重要的是,当孩子通过思考赢得一局时,那种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
但问题也很明显:
我家大宝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有次和同学下棋输了,回家哭得特别伤心。我问他:"你是喜欢下棋的过程,还是只想赢?"他想了半天说:"都想。"那一刻我明白了,围棋不仅是智力游戏,更是情商课。
现在很多家长都抱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恨不得让孩子把所有兴趣班都试一遍。但我觉得,与其盲目跟风,不如先想清楚:
就拿我们上的这个公益班来说,虽然免费,但想要学好,后续投入可不小。私教课、比赛费用、买棋具...这些都是隐性成本。
更关键的是,走专业路线成功率有多低?全国职业棋手才几百人,比考上清华北大还难。如果只是为了开发智力,其实有很多替代选择。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孩子真心喜欢,作为家长当然要支持。我家大宝现在每周最期待的就是围棋课,虽然水平一般,但他乐在其中。这就够了。
上完第一节课后,我特意请教了老师几个问题,分享给正在犹豫的家长:
老师说5-6岁是黄金期,但关键看孩子专注力能否持续30分钟以上。
入门级100元左右的就够了,实木棋盘反而容易分散注意力。
初学者每天20-30分钟即可,重在培养兴趣。
主要看三点:记忆力、逻辑思维、抗挫折能力。
现在每次陪大宝下棋,我都把它当成亲子时光。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起度过的这段时光。有时候他下出妙手,那种惊喜的表情,比什么都珍贵。
最后想说,教育没有标准答案。围棋也好,其他兴趣班也罢,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与其纠结"要不要学",不如先带孩子体验一下,看看他的真实反应。
毕竟,童年只有一次。我们给孩子报班的初衷,不就是为了让他们快乐成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