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有没有发现,特朗普这位一向被贴上“亲俄派”标签的人,最近的操作越来越像一个“变脸大师”?
先是说要和普京谈,批评拜登援乌过头;结果转眼间,在联合国大会后,他就放话:美国可能放开限制,甚至考虑把“战斧”巡航导弹给乌克兰。
副总统 J.D. Vance 在采访里直接证实:是的,我们确实在讨论这个可能性。虽然最后拍板的权力还在总统手里,但这消息一出,全球的眼球立马聚焦。
问题来了:这是美国真要动手,还是特朗普式的“谈判加码”?
战斧的“乌克兰路径”究竟存不存在?
很多文章一听“战斧”,就直接联想到乌军马上能把莫斯科炸个稀巴烂。可事实远没那么简单。美国现役的战斧(BGM-109)过去三十多年主要是舰载、潜射、空射,没有保留陆基版本。但!别忘了,近几年五角大楼搞了个“提丰”(Typhon)系统,把战斧和SM-6塞进陆基发射车里,用来吓阻中国,还真的在菲律宾、关岛和日本测试过。
所以,如果真要给乌克兰战斧,最可能的形式就是:把印太前线的“提丰”挪到东欧战场。
这就不是简单的军事援助了,而是象征意味拉满:美国把原本专门对付中国的家伙,直接丢到俄国门口。
换句话说,这不是帮乌克兰打仗,而是赤裸裸地告诉莫斯科:我们就是不再遮掩了。
JASSM才是真正的“务实选择”。
相比动辄1500公里射程的战斧,美国更可能给乌的是 F-16 搭载的 JASSM(联合防区外空地导弹)。基础型射程约 370 公里,ER 型能打到 900 公里以上。
这意味着它不能直接捅到莫斯科,但能覆盖克里米亚、顿巴斯、黑海舰队基地——足以让俄军补给线天天心惊胆战。更重要的是,这种“渐进式松绑”比直接送战斧更有操作空间:既能刺激乌克兰士气,又不会立刻引爆俄方的核威慑开关。
乌克兰自己的“火烈鸟”:低成本高杀伤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最近最引人注目的,其实不是美制武器,而是乌克兰自己造的 FP-5“火烈鸟”。报道说它用的是苏联库存教练机发动机,造价低到离谱。射程据称能达到 3000 公里,能带一吨级炸药。
问题是:实战数据表明拦截率不低,三分之二可能被击落。但就算如此,只要有三分之一命中大型能源设施或指挥中心,就足够让俄方难受。泽连斯基还夸口说要把产能从月产 30 枚拉到 200 枚。就算是政治宣传,哪怕一半实现,那也是巨大的消耗战筹码。
换句话说,哪怕没有战斧,乌克兰已经在用“低成本饱和攻击”撕开俄军纵深的安全感。
你会发现,俄乌战争打到今天,所有的“红线”基本都被一条条跨过去了:不准给远程火箭?给了。不准提供西方战机?给了。不准打击俄本土?无人机已经飞到莫斯科市中心了。每次俄罗斯喊出“这是底线”,结果第二天就被突破。久而久之,所谓的红线,就变成了一张张笑话。
战斧射程:约 1500 公里(取决于型号)。JASSM基础版/ER版:约 370 公里 / 925 公里。FP-5“火烈鸟”:乌方声称射程 3000 公里、战斗部 1 吨,但西方分析认为拦截率较高,数据尚未完全验证。这些数字告诉我们,战争的逻辑已经从“能不能打到”转向“打多少次、打多远、打多密集”。
特朗普的这波操作,到底是真心想帮乌克兰“赢”,还是想用“战斧”吓唬普京、顺便做一场政治表演?不管答案是什么,一个事实正在发生:战争的门槛在不断被抬高。而当门槛抬到足够高的那一刻,美俄之间的“最后一层窗户纸”,可能真就不需要谁去捅了。
你觉得呢?特朗普这波“战斧风波”,是虚张声势,还是一步危险的试探?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下一篇:南部战区、中国海警同一天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