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载机少20%为何反而领先?歼-35隐身破局,电磁弹射改写西太平洋博弈规则 !
9月下旬,央视一则简短新闻让军事圈屏住呼吸:福建舰甲板上,深灰色的歼-35隐身战机伴随电磁弹射器的蓝焰腾空而起,身后是尚未复位的弹射滑块。没有预告、没有预热,中国海军以近乎“低调炫耀”的方式,宣告全球首艘常规动力电磁弹射航母正式具备五代舰载机作战能力。
载机数量的差距背后,是质量维度的碾压。福建舰满载排水量约8万吨,舰载机总数约60架,相当于美军福特级航母的80%。但福特号至今未能部署F-35C隐身战机,其核心战力仍依赖四代机F/A-18E/F超级大黄蜂。而福建舰已形成以歼-35为制空核心、歼-15T为重型火力平台、空警-600为空中指挥所、歼-15D为电子战支点的完整体系。这种组合让福建舰在超视距空战中占据先机:歼-35雷达反射面积仅0.01平方米,不足F-35C的六分之一,配合空警-600的650公里探测半径,可在敌方舰载机未发现目标时率先锁定。
电磁弹射器是福建舰的“力量倍增器”。与福特级屡遭诟病的中压交流电磁弹射系统相比,福建舰采用马伟明院士团队研发的中压直流技术,弹射效率提升30%,故障率降低至千分之一级别。这套系统可在10秒内将战机加速至333公里/小时的起飞速度,且能精准适配从25吨级空警-600到5吨级无人机的全谱系舰载机。更关键的是,电磁弹射让歼-15T重型战机实现满油满弹起飞,作战半径扩展至1500公里,携载的鹰击-15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超过400公里,形成对海打击的“长矛”。
体系作战能力才是福建舰的终极底气。通过数据链链接,空警-600、歼-35、歼-15T与护航的055型驱逐舰构成“侦-控-打-评”闭环。歼-35前出侦察定位敌方航母后,既可引导055发射射程1000公里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实施跨域打击,也能召唤歼-15D电子战飞机进行电磁压制。这种多节点协同让福建舰战斗群的打击半径覆盖第二岛链,迫使对手航母编队退至菲律宾海以东。
反观福特号,虽搭载75架舰载机,但缺乏隐身战机与高效弹射系统支撑。其电磁弹射器平均每614次起降出现一次故障,且中央控制系统存在“一损俱损”的风险。更严峻的是,美军现役反舰导弹主力仍是射程240公里的“鱼叉”,而中国已列装鹰击-21等高超音速武器,形成“代差”优势。
福建舰的突破折射出中国航母发展的深层逻辑:不追求单一平台的规模优势,而是通过技术代际跨越打造体系战斗力。从辽宁舰的滑跃起飞到福建舰的电磁弹射,从歼-15到歼-35,中国用13年走完其他国家半个多世纪的技术路径。当西太平洋的海图被重新绘制,福建舰的甲板上,每一次弹射起飞都在悄然改变战略天平的倾斜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