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张老地图,唐朝人看了拍大腿,明朝人看了叹口气,到了乾隆爷手里,才算又拿了回来。西域,这块让帝王们魂牵梦绕的地方,见证了千年风云变幻。
你说当年高仙芝一个跟头,唐朝江山差点散了半壁;再看乾隆,一锤定音,西域从此归一。到底这千年里发生了啥,让中原王朝走了这么大一个弯路?今天咱们就沿着这条时间河,划开一叶小舟,细细讲一讲。
公元751年,怛罗斯,塔拉斯河边,风沙猎猎,三万唐军列阵。高仙芝站在城头,身后是漠北募来的杂牌军,还有少量汉地精锐。
这支军队里,有粟特商旅改编的骑兵,有西域小国派来的附庸兵。五天对峙,大食军稳扎稳打,唐军渐显疲态。
高仙芝这个名字,在唐朝是响当当的。生性俊朗、勇决果敢,但也有个毛病——贪财。前年,他讨伐石国时,以诈降之计一举俘虏石国国王,掠得宝石十斛,黄金五六驮,牲畜成群,全数据为己有。石国王子恼羞成怒,连夜奔走呼吁,引大食军渡过阿姆河而来。
怛罗斯之战,并非单纯的中亚争雄,而是唐朝与大食两大文明在丝路交汇处的生死对撞。战局急转直下的导火索,是葛逻禄部的叛变。原本受唐朝羁縻的葛逻禄人,临阵倒戈,转身助大食夹击唐军。唐军一夕溃散,血流漂杵。三万大军仅余几千生还者,仓皇东归。
战败后,高仙芝仍获加官进爵。这不是因为他有多能打,而是因为朝廷更关注歌舞升平的幻象。当年玄宗正沉醉于盛世虚影中,长安城里《霓裳羽衣曲》奏响,谁还关心葱岭之外的生死。
然而,失去怛罗斯,意味着唐朝西域战略纵深崩溃。此役后,葱岭以西迅速滑入大食势力范围。安西四镇陷入孤立无援,丝绸之路交通被拦腰斩断。各地昭武九姓诸国开始倒向吐蕃与大食,唐朝在西域的统治,断崖式下跌。
四年后,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国力急转直下。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中央调度失灵,边疆防务崩溃。西域彻底丧失,成为吐蕃势力的新猎场。葱岭以西,塔里木盆地北缘,从此与长安渐行渐远。
高仙芝之后,封常清、哥舒翰虽力图挽回颓势,但终究力不从心。吐蕃军趁虚而入,占据凉州河西走廊,进一步切断唐朝西出中亚的道路。
怛罗斯的一败,不仅改写了中亚格局,更让唐朝在未来百年里,失去了丝绸之路的主动权。盛唐的版图,在这里露出了第一个巨大的缺口。
唐朝的败退让西域沉入黑暗,之后历代王朝虽有意图,但现实远比想象更冷酷。明朝即使强盛一时,也无力踏过这道失地。
洪武五年(1372年),冯胜、傅友德率西路军出嘉峪关,挺进河西走廊。地面上满目苍凉,原本应有的农田绿洲,如今只剩枯黄荒漠。甘州仅存830户人口,整个河西走廊不足三万人。这点人口,连明军本部供给都养不活,更别提长期驻扎。
虽然打通了河西走廊,修筑了嘉峪关,但由于兵马后勤无法为继,西征军只得班师东返。明廷随后在甘肃设立安定、阿端、曲先三卫,永乐年间扩展到“关西七卫”,哈密卫被朱棣册封为忠顺王国,作为明朝在西域的最远触角。
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地理变了。从汉唐到明代,西域环境恶化严重。沙化速度惊人,水源枯竭,绿洲缩小。元末连年战乱、自然灾害,使得甘肃、陇右地区人口锐减,土地流失。没有人口支撑,再强的军力也撑不起远征。
经济重心南移后,明朝北方税收远低于南方。辽东、大同、宣府线上的防御才是首务。漠北鞑靼、东蒙古威胁日益逼近,明廷无力分兵经营西域。
即便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了巨大的海上朝贡圈,西域陆路的战略价值已显著下降。陆上丝绸之路日渐冷清,贸易路线向南转移。中亚诸国虽表面朝贡,实则多是礼节性交往,无法支撑明朝军事存在。
陈诚等使者虽然多次通使哈烈、别失八里,但明廷始终采取羁縻政策,远交近攻。朱棣派兵只打到哈密以西,便不再深入。
明初朱元璋、朱棣都尝试修复西域局面,但在嘉峪关外再无深入布局。明成祖面对蒙古与西域夹击的双重威胁时,也只能选择集中兵力北征鞑靼、瓦剌,放弃对西域的实际经营。
到明中后期,随着国力衰退,关西七卫相继被瓦解,西域重回割据局面。哈密、撒里木、柴达木盆地的诸部,再次陷入混战。
明朝走到了嘉峪关,就像走到了地理与时代的尽头。而千年失落之后,真正能再次翻开西域版图的,却是清朝的一连串雷霆手笔。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准噶尔汗国在策妄阿拉布坦率领下崛起,东征蒙古,西侵西域。清朝意识到,如果不先下手,北部、西部将双重受敌。康熙帝亲征漠北,两次亲临前线,最终在乌兰布通一战击败葛尔丹,拉开清朝西域经略大幕。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趁准噶尔内乱发动总攻。满洲正黄旗和汉军绿营两路并进,直捣伊犁河谷,格登山一役彻底粉碎达瓦齐政权。达瓦齐溃逃,阿睦尔撒纳叛乱随即爆发,清军继续推进南疆。
乾隆二十四年,清军在伊西洱库尔淖尔大捷,击破南疆回部叛军。清军兵分三路,从伊犁、喀什、库车南北夹击,完成对天山南北的统一。
战争期间,乾隆皇帝命令各地府州县文庙立告成太学碑,内容统一撰写,突出平定西域的意义。拓碑传颂,使清朝统一意识深入士子心中。碑文强调新疆自古为中国版图组成部分,反复提及“祖宗成规”,消除地方割据观念。
此外,清朝还在伊犁、乌鲁木齐设立驻军,重建屯田。开辟青海道,加强甘肃、青海到新疆的战略通道。通过“以战养战”,巩固西域治理。
对外,清朝通过击败准噶尔,稳定了对哈萨克、布哈拉汗国的宗藩关系,成功封锁沙俄南下扩张通道。
乾隆帝在西域设立伊犁将军,统一管理新疆事务,确立了今天新疆的基本边疆框架。从此,西域真正融入中国统一国家体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