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内,一名中年男子突然跪倒在地,面对一只玻璃瓶中的头颅标本失声痛哭。
他就是抗日名将杨靖宇的儿子马从云,父亲牺牲已过去13年,可这是父子间的第一次“相见”。
英雄战死,杨家后代们过得如何?
1940年2月,杨靖宇被日军包围在吉林的大山里,他已经断粮5天,脚冻伤了,还感着冒,手里只剩下3把枪和若干发子弹。日军劝他投降,他却主动向敌人开火,直到打完最后一发子弹。
日军解剖遗体后发现,此人肚子里竟然没有一粒粮食,只有树皮、棉花和草根,连敌人都被震惊了,这真是了不起的英雄。远方的家人对这一切毫不知情,还在苦苦等着这个永远不会回来的人。
1922年,郭莲嫁给了邻村的杨靖宇,只不过那时他名字还是马尚德。婚后没几年,他就投身革命,留下妻子守家。当地政府悬赏500大洋抓他们全家,连房子都给烧了,郭莲只能带着婆婆和孩子到处逃命,有时候饿得只能要饭。
1928年春天,女儿出生几天后,杨靖宇突然出现了。他抱着女儿,对妻子说:“我明天要走了,可能好几年都回不来。家里就全靠你了。”
郭莲嫁理解丈夫的志向,一人支撑着把两个孩子养大,捡破烂、要饭、干各种脏活累活。
每天傍晚,郭莲都要站在门口望着村口的小路,期盼着归来人。1944年,日本人和汉奸知道她丈夫投身革命,抓她严刑拷打。他们用棍子击打脑袋,打出一个大洞;把她扔进粪坑里泡着,导致严重感染。
经受不住这些残忍的折磨,郭莲病情加重,临死前把孩子们叫到床边,拿出珍藏已久的一张照片说:“你们爹叫马尚德,等红军来了,拿着照片去找他。”郭莲嫁到死都不知道,苦苦等了多年的丈夫,早就牺牲在了东北。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儿子马从云按照母亲的话,到处打听马尚德,可没人听说过这个名字。1951年,杨靖宇的老战友帮忙,政府才找到了他们。马从云这才知道,原来自己苦苦寻找的父亲,就是英雄杨靖宇。
在烈士纪念馆看到父亲的头颅标本后,马从云跪在地上大哭,连着磕了三个头:“爹,我们不会给您丢脸的。”他说到做到,考上铁路学校,毕业后在郑州铁路局工作,累病了也不休息,从不搞特殊。1964年,马从云去江苏出差,路上肝癌突然发作,很快就去世了,年仅37岁。
临死前,马从云对妻子说:“咱是烈士后代,孩子们不能给英雄丢脸,不能出没用的人。”妻子这时还怀着第5个孩子,有人劝她有困难找政府,她却摇头:“正因为这个身份,我更不能给国家添麻烦。”
她白天上班,晚上捡破烂、糊纸盒,一个人把5个孩子拉扯大。杨靖宇的5个孙子孙女,名字都有个“继”字:继光、继先、继传、继志、继民,意思是继承爷爷的精神。
这几个孩子,没一个靠着“英雄后代”的名头吃饭,老大继光小时候生病成了聋哑人,当了一辈子铁路工人;继志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立了三等功。两个孙女也分别当了工程师和会计师。
2005年,有人请家中最小的继民,去杨靖宇牺牲的地方当县长助理,发展红色旅游。家里开会商量,如果是为了赚钱,坚决不去;如果是为了宣传爷爷的事迹,帮助当地老百姓,那就去。最后他决定去,但不要一分钱工资。
杨靖宇牺牲到现在,已经过去80多年了,这个家族经历了太多:英雄战死、妻子惨死、儿子牺牲在工作中……孙辈们没有因为先辈的功劳而骄傲,也没有因为生活的苦难而抱怨,只是默默地贡献力量,这才是英雄后代该有的样子。
参考资料:《碧血青蒿两千古——杨靖宇家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