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福州市税务部门积极参与市委、市政府推出的“春天计划”助残品牌建设,开展“税费助残 温暖榕城”专项行动,与残联、人社局、国资委、人才发展集团等组建残疾人就业协作联盟,积极访企拓岗,为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牵线搭桥,圆梦榕城。
协作联盟 助残就业有帮手
“我只有大专文凭,身体又有残疾,面试过不了关,该怎么去找工作呀?”来自永泰偏僻山区的小鄢是青岛黄海学院动漫专业毕业生,同时也是一名言语三级残疾人,只能用简单的词汇交流,对求职异常焦虑。
让小鄢没想到的是,还没走出校园,来自税务、残联、企业的几通电话和信息,让他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他应邀参加福州市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招聘会,与福建吉艾普光影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一周后就顺利上岗了。
小鄢能够快速找到工作,得益于福州税务与残联等部门的精诚协作、精准帮扶。今年以来,福州税务部门联合残联等举办了17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吸引137家企业,提供568个岗位,帮助161人达成就业意向。
据悉,市税务局与市残联、人社局、国资委、人才发展集团等结成残疾人就业协作联盟,建立帮助残疾人大学生就业长效机制。全市税务系统打造市县两级“1+14”助残就业活动矩阵,多个基层税务局成立助残联合工作组。税务部门与相关部门已联手建立马尾区“爱心助残就业服务站”、闽侯县“星点心愿”公益店等多个助残平台、就业基地,开展多场“马尾合规小课堂”等政策宣讲,将助残税费优惠政策送进企业。
政策红利 访企拓岗有动力
政策是助残就业的有力助推器。为鼓励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国家制定了残保金、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社保补贴、残疾人就业岗位补贴、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奖励、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补贴等多项优惠政策。
福州税务部门大力宣传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今年以来已举办25场政策宣讲会,向531家企业面对面宣讲辅导残保金等政策,同时深入数百家重点企业开展送政策上门服务。2025年1月至8月,福州市累计为17.66万户企业减免残保金7.64亿元。企业安置不同数量残疾人就业,可以获得从几万元到数百万元残保金减免,有效激励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
福州税务部门用数据可视化等手段让政策红利“看得见、算得清”,如永泰县税务局梳理残保金净入库金额4万元以上的用人单位名单,运用数据可视化手段为企业展示安置残疾人后残保金缴纳额变化;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为企业量身打造《安置残疾人就业红利账单》,以表格的方式列出6种方案,企业安置残疾人不同数量相应可以获得的企业所得税、残保金、残疾人就业补贴等政策“红利”,一目了然……
为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福州市税务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通过问需建档、摸排拓岗、牵线搭桥等方式,收集83名福州籍残疾人大学生专业、就业方向等信息,建立《未就业残疾人大学生清册》。同时,通过大数据筛选企业名单,针对性地举办政策宣讲,深入重点企业摸排用人需求,建立《企业岗位供给台账》。通过精准匹配供需信息,组织深入200多家重点企业,开展新一轮访企拓岗活动。
“关爱和帮助残疾人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税务和残联两个部门一起上门宣传,让我们更清楚能够享受哪些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福州香米拉酒店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声涛表示,“我们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尽快增设更多适合残疾人的工作岗位,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实现互利共赢。”
充分了解到安置残疾人优惠政策可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后,福建吉艾普光影科技有限公司决定优先录用残疾人。《未就业残疾人大学生清册》上的小鄢和毕业于福建艺术职业学校的小王,由此进入了吉艾普公司的视野。
就业回访 安岗稳岗再用心
在残疾人大学生走上岗位后,福州税务部门持续关注关心残疾人就业情况和权益保障,与残联部门联合开展调研回访活动,了解企业安置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生活情况,帮助残疾人大学生安岗稳岗,帮助企业应享尽享政策红利。经回访确定,已有13名残疾人大学生成功入职福晶科技、大东海等福州知名民企和国企。
在吉艾普公司这家研发生产照明和音响设备、行业排名全球前三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今年新入职的残疾人大学生小鄢和小王与公司其他员工一样,在电脑上埋头专注工作,忙忙碌碌,有条不紊。
两人口头沟通都有困难,小鄢言语三级残疾,小王听力三级残疾,他们分别在公司综合部和采购部从事文员工作。对于入职岗位情况,两人均表示“满意”“适合自己”,他们说公司注重多渠道沟通,可以通过邮件、钉钉等文字方式沟通,紧急事务当面沟通时,领导同事们也会理解,会放慢语速。
吉艾普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对残疾人与其他员工一视同仁、同工同酬,提供行业相对较高的薪金待遇,以及社保、年休假、过节补贴、年终体检、免费宿舍等福利待遇,让残疾人员工安心工作。此外,公司正在扩建厂房、扩大生产,计划新增适配岗位,再招聘5名残疾人。
下一步,福州税务部门将继续以“税费助残 温暖榕城”专项行动为抓手,联合协作联盟各成员单位,持续优化帮扶举措、拓展就业渠道、强化权益保障,全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残疾人就业的良好氛围。(记者 颜澜萍 通讯员 魏文忠 卢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