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AIAlphaGo的出现颠覆了人类对棋道的认知。 世界冠军们从最初自信能轻松取胜,到后来感叹“毫无胜算”,甚至被AI让子仍难以抗衡,这背后不仅是技术的碾压,还是人类智能与机器学习之间鸿沟的直观体现。 究竟需要让多少子,人类才能扳回一局? 答案可能让人绝望。
2015年,AlphaGo早期版本以5:0击败欧洲冠军樊麾二段。
这一阶段AI虽初露锋芒,对手并非世界最顶尖级别,人类仍存轻敌心态。
2016年,AlphaGo与李世石九段的对决成为转折点。 AI以4:1获胜,仅因第四局李世石下出“神之一手”才扳回一局。 此时,AI已依赖大规模分布式计算,在分先对决中证明优势。 日本棋手孔令文甚至预言:“未来顶尖棋手可能需被让两子”。 李世石赛后坦言:“AI的棋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2017年,优化后的AlphaGo以3:0完胜当时排名世界第一的柯洁九段。此版本仅需单机服务器,算力仅为对战李世石时的1/,性能反而更强。 柯洁执黑贴目后以最微小差距输掉第一局,赛后感叹:“AlphaGo太厉害了,我输得没什么脾气”。 此时,人类在分先对弈中已无任何优势。
让子棋的平衡机制在AI面前面临全新挑战。 传统围棋中,每让一子相当于补偿7-8目,让4子则贴还2子。 AI的决策基于胜率计算非单纯围地,初始优势可能触发其激进的策略。 人类棋手不仅要应对技术差距,还承受巨大心理压力。
柯洁曾在比赛中情绪崩溃,坦言“心跳太快,简直要跳出胸膛”。 古力分析称:“人类最大弱点并非计算能力,是七情六欲”。
AlphaGo的后续版本如Zero和MuZero采用从零开始自我学习的方法,棋力实现质的飞跃。 Zero仅训练3天就以100:0击败李世石版本,40天后又以89:11战胜Master版本。 这些版本与人类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可能已超出传统让子棋能平衡的范围。 人类冠军需要被让多少子? 专家认为“很难有准确答案”,肯定远超早期版本的2-3子。
AI的技术核心揭示了差距根源。
其走子网络能在361个点位上快速评分,估值网络则全局预测胜率。 人类棋手毕生研究的棋局数量,远不及AI短期自我博弈的量级。 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计算深度,更体现在效率和策略维度上。
人类棋手曾尝试寻找AI的“漏洞”。
后续版本通过强化学习修复了这类缺陷,柯洁甚至逼得AlphaGo陷入长考,仍无法扭转局势。
阿尔法狗团队负责人戴密斯·哈萨比斯称柯洁的表现“展现了人类棋手的最佳风采”,最终AI仍冷静掌控棋局。
让子问题本质上是对人类智能极限的追问。 当AI在分先对弈中已碾压人类,让子数需不断叠加才能平衡胜率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围棋的“智能高地”已被AI彻底占领。
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