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红楼梦》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笔法的经典例证。“一捧雪”这个戏名绝非随意之笔,它确实与贾元春的悲惨命运紧密相关,是一个充满象征意味的死亡伏笔。
以下是从几个关键层面的分析:
字面意思:一捧雪在手中无法长久,瞬间就会融化消失。它象征着美好却短暂、虚幻而不实的事物。
对应关系:这完美地隐喻了贾元春及其带来的家族荣耀。她的封妃如同贾府捧在手心的一场“大雪”,声势浩大、带来无尽繁华(“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但这荣耀却如雪花般转瞬即逝,迅速融化消失,最终徒留一场空幻。
《一捧雪》是明代李玉所作传奇,讲述了一个因珍贵玉杯(名为“一捧雪”)而引发血案、导致家破人亡的故事:
莫怀古的门客汤勤,为巴结权贵严世蕃,出卖主人,告知莫家藏有传世之宝“一捧雪”玉杯。严世蕃索要,莫怀古以假杯相替,被汤勤识破。严世蕃大怒,下令捉拿莫怀古问斩。莫怀古在忠仆莫诚的替死帮助下侥幸逃脱,但家产被抄,家族败落。
影射贾府命运:贾府的极大富贵系于元春一人身上(“一件宝贝”)。她的得宠与失势,直接决定了家族的兴衰。这出戏暗示了贾府未来的命运也将是 “因宝(元春)获罪” ,最终被抄家,树倒猢狲散。
元春省亲时,点的四出戏(包括《豪宴》)都具有强烈的预示性。脂砚斋在此有批语:“《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在这样一个本该是极尽欢乐、团圆的场合,上演的却是蕴含杀机、背叛和家族毁灭的戏码,这构成了巨大的戏剧反讽。欢乐的表象下,死亡的阴影已经悄然笼罩。这暗示元春的荣宠背后潜伏着巨大的政治危机,她的死亡将是贾府败落的直接导火索之一。
判词:“虎兕相逢大梦归”。
“虎兕”喻指两派政治势力的恶斗(如忠顺王府与贾府)。元春卷入了这场她无法控制的残酷斗争,并最终成为牺牲品。“大梦归”指死亡,她的死如同梦醒一场空。
曲子《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这曲词简直就是“一捧雪”命运的注脚。“荣华正好”时,“无常”(死亡)突然到来。她死后,魂魄还托梦警告父母要“退步抽身”,这直接印证了贾府之败与她的死密切相关,家族是因她而获罪。
总结:伏笔如何成立?
“一捧雪”伏贾元春之死,并非指她的死法,而是象征性地伏下了她的死亡性质及其后果:
象征她的命运:她的生命和荣耀如“一捧雪”,短暂易逝,瞬间幻灭。
暗示死因:她和她所代表的贾府,很可能像《一捧雪》剧本一样,因拥有某种“宝贝”(即她自身的妃位身份)而成为政治斗争的焦点,最终被陷害、失宠、获罪。
预示结局:她的死亡(“芳魂消耗”)将直接导致“家散人亡各奔腾”的结局。
因此,曹雪芹通过元春亲自点下这出《豪宴》(《一捧雪》的一折),巧妙地将这个看似无关的戏名,变成了一个预言她个人悲剧和家族灭亡的强大符号,体现了其高超的叙事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