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拉塞尔的狂言与争议:对标舒马赫汉密尔顿,他够格吗?
梅赛德斯车手乔治·拉塞尔最近一番言论彻底点燃了F1围场! 这位27岁的英国车手在接受《队报》采访时直言:“我在3年内2次击败了汉密尔顿——放在过去,我已是两届世界冠军。 ”更惊人的是,他搬出车王舒马赫的历史为自己辩护:“舒马赫在法拉利第5年才夺冠,而我才加盟梅赛德斯4年。 ”如此狂妄的对比,瞬间引发车迷炸锅:拉塞尔究竟是真有底气,还是盲目自信?
拉塞尔的自信绝非空穴来风。
2022年他顶替博塔斯成为汉密尔顿队友,恰逢F1规则大改导致梅赛德斯统治力崩塌。
但拉塞尔在匈牙利站斩获生涯首杆,更在巴西站包揽冲刺赛和正赛双冠。
全年他以35分优势力压七冠王汉密尔顿,年度排名第四。
2024年他再进一步:奥地利站趁维斯塔潘与诺里斯碰撞捡漏夺冠,拉斯维加斯站杆位领跑49圈夺下第三冠。
尽管比利时站因底板违规被取消冠军,他仍以22分优势再度击败队友。
若单看队内战绩,拉塞尔确有骄傲资本。
与汉密尔顿合作的三年间,他排位赛胜率高达57%(39胜-29负),正赛胜场3-2领先。
但争议点在于:这些胜利的含金量是否足以对标传奇?
2022-2024年恰逢梅赛德斯低谷期,“海豚跳”问题让W13至W15赛车沦为“过山车”——高速弯道尚可一战,慢速赛道直接崩盘。
汉密尔顿在2022年德国站甚至抱怨“赛车像在蹦床上驾驶”,而拉塞尔在奥地利和拉斯维加斯的胜利,更多依赖混乱局面而非绝对速度。
更尖锐的质疑指向拉塞尔“复刻舒马赫”的逻辑。
他宣称“舒马赫加盟法拉利第5年才夺冠”,暗示自己仍有时间逆袭。
但历史细节经不起推敲:舒马赫1996年加盟时,法拉利已17年无车手总冠军,车队深陷技术泥潭。
而舒马赫前四年逐步带队崛起——1997年惜败维伦纽夫,1998年三胜迈凯伦,1999年虽伤退仍助车队夺制造商冠军。
反观拉塞尔,梅赛德斯在他加盟前刚完成八连冠王朝(2014-2021),如今却在地效时代彻底掉队:近四年仅6胜,同期红牛49胜、迈凯伦16胜、法拉利10胜。
车队排名从2021年的冠军跌至2024年的第四,创12年最差。
拉塞尔另一争议发言是“历史会遗忘无冠赛季”。
可现实狠狠打脸:2024年卡塔尔站,他与维斯塔潘的攻防战成为经典反面教材。
排位赛中维斯塔潘因阻挡他被罚,正赛却用强硬超车完成复仇。
拉塞尔赛后抱怨“对手太冒险”,维斯塔潘反讽:“他该看看后视镜! ”这场口水战暴露拉塞尔的关键短板——与顶级车手的缠斗中,他缺乏一锤定音的气场。
职业生涯至今,他仅有3个分站冠军,而汉密尔顿有103个,舒马赫91个。
车迷们还翻出拉塞尔的“双标”记录。
他自诩“从F4到F2几乎击败所有队友”,却选择性遗忘2023年的溃败:新加坡站最后一圈撞墙退赛,铃鹿站激进策略失败,赞德沃特离谱七停……全年14次登台次数不足汉密尔顿(20次)的七成。
他自评该赛季“彻底失败”,梅赛德斯却仍续约至2025年底——如今看来,这更像是为汉密尔顿离队留的后手。
2025年成为检验拉塞尔豪言的试金石。
随着汉密尔顿转投法拉利,他正式接棒梅赛德斯领袖角色,与18岁新秀安东内利组成全新阵容。
车队为他打造了放弃“零侧箱”的W16赛车,技术总监詹姆斯·艾利森直言:“我们回归基础,只为造一辆让车手有信心的车。 ”但季前测试暴露老问题:慢速弯转向迟滞、轮胎升温困难。
揭幕战澳大利亚站,拉塞尔靠雨天策略捡漏季军,赛后坦言:“迈凯伦仍是统治者,我们只能争当挑战者。 ”
拉塞尔的自信或许源于对数据的执念。
他反复强调“三年两胜队友”,却避谈梅赛德斯同期仅3次头排发车的尴尬。
他引用舒马赫五年定律,却无视对方加盟法拉利前已是两届世界冠军(1994、1995贝纳通车队)。
更讽刺的是,当维斯塔潘2025年初确认留守红牛时,拉塞尔与梅赛德斯的续约障碍自动消失——这反而印证了顶级车手市场的残酷现实:他从未进入红牛、法拉利的核心目标名单。
如今的拉塞尔站在十字路口。
一边是两次击败七冠王的硬数据,一边是车队持续低迷的软环境。
他渴望复刻舒马赫的逆袭剧本,但围场更愿相信:没有顶级赛车的支撑,所有豪言终将是空中楼阁。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