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
是指导一切教与学的底层逻辑!
有很多教学现象,仅凭经验不易解释,
而运用学习科学原理,
则可以轻松抓住实质,
可以帮我们找准方向,
在正确的方向上持续努力,
方可久久为功,
如果方向错误的话,
仅靠努力,收效甚微!
以下以《学习科学》课程学习中,尹江涛老师提出的英语学习中的一个困惑,以及王珏老师从学习科学原理角度进行的分析,希望大家能够体会到:
只有掌握学习科学原理,才能真正做到科学教学!
——————————————
【尹江涛老师提出的困惑】
英语教学中,语法知识是学生学习比较枯燥的地方,其中又以动词的三单形式使用错误率最高,课程设置过程中,也有意识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三单形式,但学生在使用时还是会忘记在动词后加s,或混淆动词变三单和名词变复数。
【王珏老师的回复】
1、如果我们无法揭示出英语中为何规定“三单”的内在逻辑的话,那就只能将其视为某种“事实”(学科规定)——大约就像秦始皇是哪年死、或者数学中规定数轴右侧为正方向一样。
对事实来说,就是要靠大量记忆、而非“理解”——而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理解”、而不是记忆。
2、情境对记忆也有一定帮助,详见第4单元。比如,编个故事,故事不容易忘记,学生在使用时容易想起来,至少稍加提醒就容易被想起来,提高记忆效果,降低提取的难度、以及痛苦度!
3、把动词三单和名词复数联合起来看,其实也可以观察出规律(这就超越了简单的事实,和“逻辑/原理”有关了),就是:
从单复数形式来看,名词、动词总得有一个需要发生变化,不是名词加s、就是动词s。
虽说这是某种规律,但学生却无法“推导”,主要仍然是靠大量记忆才能熟练,才有可能被正确使用。当然,当多个东西之间有关联性时,所需的记忆容量就会减少,降低认知负荷,提高正确率。
4、语言是要说的,而说一句话需要语法来组织,因此教师单独提问动词三单形式学生能答对、和学生在说或写句子时写对也不是一回事。
前者可认为是“事实性知识”,而后者则是更为复杂的、需要流畅应用的“程序性知识”,要在将单词组合成句子时,照顾到语法的所有方面,需要同时应用很多条件和程序。显然,要想在复杂程序中把所有学过的知识正确应用,绝非易事!
【最终总结】
请记住所有语言的习得规律:
所有语言,本质上都是事实性知识(死板规定)+原理性知识(语法规则)+程序性知识(灵活应用)的集合体。
(安德森教育目标分类法中,明确提出了4种知识,这是其中的3种)
学习语言的第一性原理是:大量输入+大量输出。一切语言必须要靠大量使用、及时反馈的语言环境才能形成。练习量不够的话,是不会转化为程序性记忆的!
“工作记忆很小”决定“认知负荷有限”,进而决定:如果脑中没有形成能“自动化运行”的“程序性记忆”,仅靠工作记忆,那么在进行复杂操作时很容易顾此失彼!
同理,只靠对“单个”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效果一定不好!因为它很难被编入到程序性记忆中!
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辅助理解、记忆、练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会影响学习效率,长期的累积效应,会使效果差别很大;另外还会影响学习情感,效率的提升不仅会降低痛苦,还会使人产生一定的成就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影响内在学习动机。
最后,向大家推荐新东方前首席英语培训师 杨萃先老师的一门非常优秀、而且充分揭示英语学习底层逻辑的一门课程:
建议大家学习一下,应能体会到本文中所述的一些语言学习规律!
————————————————————
关于脑科学、学习科学中所揭示的高效教学原理与方法,欢迎学习王珏老师《基于学习科学的高效教与学方法》网络课程。
付费课程:99元,无任何时间限制、作业要求,随时可学、终身有效!
课程地址(网易云课堂):
电脑或手机浏览器打开:
扫码进入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