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大模型从技术浪潮奔涌至产业一线,“如何将技术势能转化为业务价值”成为企业最迫切的命题。上周六,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联合快递100举办“对话AI行动派”专场沙龙,聚焦 “AI大模型x业务需求:产品创新在行业场景中的创新应用案例”,汇聚100+产品人共探破局之道。来自物流、医疗、教育、家装领域的四位实战专家,以其亲历的行业深耕与创新实践,生动拆解了 如何围绕真实业务痛点,将AI大模型深度融入场景,驱动产品核心价值的重构与范式跃迁。
一、医疗AI的从0到1:在合规与创新中找平衡
分享嘉宾:兰安生科技CEO、前阿里高级产品专家 罗福如
医疗领域的AI落地,始终绕不开”数据敏感”和”效果可控”两座大山。罗福如老师团队的实践,给出了一条轻量化突围路径:
他们从中医理疗、减重门诊等消费医疗场景切入,避开严肃医疗的复杂合规门槛:
罗福如老师特别强调:AI产品经理需具备”双轨思维”——既要懂大模型的能力边界,更要扎根行业场景。与其追求大而全的通用解决方案,不如在细分领域做深做透,用小步快跑的方式验证价值。
二、从轨迹查询到时效预测:快递100的AI重构之路
分享嘉宾:金蝶快递100产品总监 陈天贵
深耕物流行业15年的快递100,其服务核心始终围绕两大核心需求:如何顺畅下单打印面单,以及如何追踪包裹轨迹。然而随着数智化的发展,用户及商家对轨迹查询的需求正悄然发生变化,他们关注的不再只是“快递到哪了?”,而是“快递什么时候能到?”这一时效确定性信息。
对此,快递100团队基于AI大模型构建了“中国首个快递物流网络数智图谱”,覆盖国内4000多个转运中心/中转站、9800多条运输线路和24万个“快递网点/服务点”、超过340万名快递员,通过这个“数字孪生网络”实现了:
陈天贵老师总结道:“AI时代值得重做一遍产品。我们需要把数据当产品来做,也需要拥抱AI新范式。” AI大模型不仅是工具,更提供了重新定义产品核心价值的能力。快递100的实践深刻启示:AI时代的业务升级,需从用户真实需求倒推,用AI重构核心能力,而非仅做表层交互优化。当数据成为产品的“数字神经”并驱动“数字孪生”,传统业务便能焕发全新的生命力。
三、传统家装的AI破局:从流程数字化到获客智能化
分享嘉宾:巢搭配合伙人&COO 向国屹
家装行业相较来说数字化程度较低,巢搭配团队则用”笨办法”走出了一条AI转型路:
巢搭配的 AI 转型之路同样值得参考:传统行业的 AI 转型,本质是 “用 AI 重新定义业务效率与用户体验”。产品经理不必迷信复杂技术,而应聚焦 “业务场景 × 工具能力 × 人的适配”—— 先通过信息化夯实基础,再用轻量化 AI 工具解决具体痛点,最终通过团队能力升级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创造。这一逻辑不仅适用于家装行业,更可迁移至所有 AI 落地的垂直领域。
四、 从”产品+AI”到”产品AI“:教育场景的范式跃迁
分享嘉宾:码隆智能创始人、深圳市政协常委 黄鼎隆
“AI不该是产品的附加项(+AI),而应是驱动产品进化的底层引擎和指数变量(Xᴬᴵ)。”黄鼎隆老师开场便抛出了清华大学杨斌教授的核心观点,并以此贯穿其教育领域的实践诠释。他指出,“+AI”仅带来线性优化,而“Xᴬᴵ”则能引发范式跃迁,彻底重塑行业基因。
码隆智能的探索历程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注脚:
黄鼎隆老师强调,实现“Xᴬᴵ”后,焦点反而非AI技术本身,而是X的核心价值重构。在这一过程中产品经理的角色也随之进化:从需求调研者变为与用户共创未来场景的伙伴,他进而提出“产品经理ᴬᴵ”概念——不止于使用AI工具,更要以AI为大脑、搭档和接口,重构人机共生的产品世界。这要求产品人深谙用户场景与AI能力边界,成为AI能力的“调度员”,构建人机复合协作网络,方能打造指数级增长(X>1)而非衰退(X<1)的产品。
结语
四位实战派的探索清晰地揭示了:AI大模型的终极价值,非炫技亦非概念,而在于精准锚定业务场景的“真问题”,用技术重塑产品内核与用户体验。无论是快递100以“数智图谱”重构物流时效确定性,兰安生科技在合规夹缝中编织轻量医疗闭环,巢搭配用“笨办法”撬动家装数字化,还是码隆智能以“Xᴬᴵ”推动教育范式跃迁,其核心皆在于——将大模型的通用能力,与行业场景和用户需求进行创新融合。
“对话AI行动派”系列活动将持续聚焦AI落地的实战智慧与创新火花。若你正致力于将大模型融入业务场景,破解产品创新难题,欢迎关注我们后续的精彩分享,在实践的碰撞中共同定义AI时代的业务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