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暑期,在风景如画的许昌市区北海公园内,一座看似寻常的博物馆吸引了不少市民参观。7月24日,记者步入建筑面积500余平方米的许昌扑克博物馆,方寸纸牌瞬间化身为承载厚重历史的载体。这里陈列着来自世界各地、跨越不同时空的两万余副精品扑克,其内涵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游戏工具,成为映照中华智慧与地域风情、三国文化的璀璨窗口。
许昌扑克博物馆分为三大主题展区。在中国传统文化展区,国学经典如《易经》《论语》《道德经》的精髓跃然牌上,唐诗宋词元曲的韵律在指尖流淌,四大名著的恢宏场景与《三字经》《百家姓》的启蒙智慧交相辉映。红色文化展区则是一部浓缩的革命史诗与精神图谱,从烽火连天的土地革命、长征、抗战、解放战争,到激情燃烧的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时期,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焦裕禄精神,这些激励民族前行的力量,在一张张纸牌上闪耀着永不褪色的光芒。
许昌作为全国闻名的“三国文化之乡”,馆内的三国文化主题展区自然是重中之重。数百副三国主题扑克构成一个微缩的磅礴战场。纸牌上,关云长横刀蹙眉,千里单骑的风霜凝结于卧蚕眉梢;张翼德怒目圆睁,丈八蛇矛锋芒直透牌背;诸葛亮羽扇轻摇,仿佛顷刻间便能唤来赤壁烈焰东风。方寸之间,金戈铁马、忠义千秋的故事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镇馆之宝”是一套1930年由上海利和公司出品、江东书局发售的《三国演义》人物纸牌,经权威鉴定为珍贵文物。这套全国收藏界已知仅存的民国孤品,共100余张,堪称三国主题扑克中的“国宝”。
许昌扑克博物馆的建立,源于一位游子对故土的深沉眷恋。今年66岁的馆长杨宝申,是建安区苏桥镇孟村人,1978年入伍。当时,战士们的主要娱乐方式是打扑克,天南海北的战友探亲归来带回的各式扑克,点燃了他最初的收藏热情。1999年,他转业至北京市工作,直至退休,这份热爱数十年如一日,使他于2004年荣膺“中国杰出扑克收藏家”,2014年又获得“三国演义主题扑克全国收藏第一人”称号。
怀着为家乡文化建设添砖加瓦的赤诚之心,几年前,杨宝申毅然决定将毕生珍藏的两万余副珍贵扑克运回家乡。经过精心筹备,这座寄托着游子深情的许昌扑克博物馆,于2025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挂牌,成为全国首家专题扑克博物馆。
“长这么大,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内容丰富的扑克!上面有人物、有故事、有画面,尤其是三国主题,太震撼了!”一位参观者说。
如今,退休后的杨宝申全身心扑在故乡的这座博物馆里。“作为转业军人,老杨放弃在北京的退休生活,回到家乡,整理毕生所藏,只想尽己所能,为宣传家乡贡献一点心力。” 建安区宣传部一级主任科员刘伟说。
一副副跨越山河的扑克,最终在游子之心的牵引下落叶归根,于许昌沃土上汇聚成一条独特的文化长河,诉说着方寸之间的千年文明与游子对家乡最深的挚爱。
(文/图许昌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增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