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自古以来就有无数人将自己的生命比做微不足道的东西,而将自己所做的事业当作最重要的东西,在战争年代,我们无数仁人志士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在他们的心中早就视死如归,只不过希望自己的死能够重于泰山,能有所价值。
所以,当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他们都坚持过来了。不论在军中担任的是什么职位,都没有在乎,因为他们心中装的是建设祖国、解放人民的伟大事业,是为祖国统一贡献力量的精神。虽然职位有高低,能力有大小,但生命的价值标准并不只有一种。
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在八年的浴血搏杀之后终于取得了成功,这对我们而言是一场举世瞩目的大胜利。但在抗战胜利后,还有有一批反动派想要扼杀人民军队和革命,所以我们必须维护革命果实,黄克诚就建议我应该抢占东北,所以我军马上在东北投了超十万人马。
当时,为更好指挥东北的各路人马,就在东北成立了人民自治军,这支军队后来又改为东北民主联军,林帅就担任了司令员。而吕正操、周保中、李运昌、肖劲光等人则担任的是副司令员。
别看这个名字的排序不同,其实是有顺位的,吕正操排在前面,就是第一副司令员,而李运昌第二,周保中第三,肖劲光第四。换句话说,也就是吕正操的位置要比肖劲光高,但后来在授衔的时候,他们两个人的位置就不是现在这样了。五五授衔时,吕正操是上将军衔,肖劲光则是大将军衔。
首先,其实吕正操的资历并不如肖劲光。肖劲光早在大革命时就投身于革命了,可以说是老革命,在土地革命时,肖劲光还升了官,一直坐到红五军团政委的位置。而军团政委的实际官职比军长还高。当时军团长这个级别的人有林帅、彭总、聂帅,罗帅只是政治部主任,所以级在肖劲光之下。
吕正操的资历就比较差一点,抗日战争初期他才加入革命。因为这个时候的老蒋有心分解吕正操的部队,所以他才率领自己的团加入八路军。不过也成为来冀中根据地的领袖人物,因为他的战斗实力还是很强的。而吕正操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投身革命的,这样相比的话,资历就比不上肖劲光。
其次,解放战争前期,吕正操的官位确实在肖劲光之上,只不过到了后期就不行了。组织上当时让吕正操和万毅等东北军到东北去,主要还是为了安抚百姓,建立更具地。因为抗战才刚胜利,老蒋九马上反悔,搞起了内战,百姓心里还是很慌的,所以吕正操作为东北军旧部,再到东北去的话,老百姓的心中就会安定很多。
因此,吕正操主要搞后方工作,几乎不在前线指挥。解放战争中期,因为作战经验丰富,肖劲光就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但是吕正操的级别就下降了一些,担任的是铁道部副部长。1952年评级别时,肖劲光就已经被评为大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级,但吕正操却被评为正兵团级,最终在授衔时,他们分别是大将和上将。
第三,肖劲光的战功要高一些,他能文能武,在军事和政工都做得很好,红军时期他就就在改造红五军团中起了决定作用。解放战争时期又是南满军区司令员,带领着部队坚守临江,为我军在南满取得胜利作出重大贡献。其实,吕正操的战功也比较高,只不过要和肖劲光比的话,就差一点。
最后,肖劲光当时是东北民主联军的第四副司令员,而且他在东北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上级也早就注意到他的才能,所以在南满军区成立的时候,肖劲光就成为了司令员。
我军在东北的几位高级将领中,林帅的排名在彭同志和陈同志之下,但因为战争年代,加上当时的特殊情况,所以林帅对他们都是有一定指挥权的,林帅在东北是一把手。
结语
其实,排名对于他们而言都不是最重要的,这些人几乎将自己的一生都放在里战场上,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年华,不论是什么职位,都是对他们的事业的认可,所以职位高低并不是问题,关键的是有没有为祖国和人民做事。
参考文献《报任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