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奏古筝、吹奏竹笛、抚弄古琴……学习中国传统乐器正成为外国友人热衷的新潮流。
他们为何会爱上传统乐器,又为何愿意刻苦钻研?一起来看看他们与丝竹雅韵相遇的故事吧——
会吹埙的美国人
TikTok上的美国博主Lucas在自己的视频中,拿出了一种古老的中国乐器——埙。埙,又称“陶埙”,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
Lucas手中拿着埙,详细地讲解起了埙的气流原理,还对比了它和笛子的音色有何不同,最后熟练地吹起了埙,十分流畅优美。
他的讲解吸引了大量跟评。有人表示曾收到过埙,却不知道该怎么吹奏。有人形象地说,吹埙就像在吹一个有洞的玻璃瓶。还有网友对埙的外表格外喜爱:“我特别喜欢埙上面的设计!”
图片来源:小红书@老外的世界
图片来源:小红书@老外的世界
图片来源:小红书@老外的世界
图片来源:小红书@老外的世界
自编洞箫英文教材
来自美国的杰克则是箫的爱好者。
2010年,杰克来到武当山学习传统武术,拜武当山道家传统武术馆馆长袁师懋为师,在袁师懋的国际传统武术班学习。
作为当年袁师懋师父开设的国际传统武术班唯一留在中国的徒弟,杰克在修习传统武术之余,还学习了4年中国传统乐器。他擅长的乐器之一便是箫。
图片来源:小红书@武当山杰克
留在武当山的杰克向媒体介绍他的日程——
每天5点30分起床,吃完早饭后,练一小时太极拳。然后步行穿过玉虚宫,8点30分左右帮师父代课。下午继续教武术课。晚上则在线上教外国学生吹洞箫。
当时自学的过程中,杰克发现洞箫的英文教材几乎没有。他只能找中文的资料,翻译出来,这样才慢慢地掌握了一些吹奏技巧与方法。
因为自学的过程很吃力,杰克就翻译整理了一本英文的洞箫教程。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现在我的外国学生也通过这本书跟我一起学。”
杰克对《梅花三弄》《阳关三叠》等传统曲目情有独钟。在他看来,吹奏洞箫不仅是一种音乐享受,更是一场心灵深处的修行之旅,恰如他每日修炼太极拳一般。
他还把自己和学生学习吹奏的视频上传到社交媒体上,让更多人了解箫的魅力。
改编古琴曲《酒狂》
唐世璋是一位来自美国的音乐家。他对中国古琴艺术的喜爱始于一次偶然的机缘。通过多年的学习和研究,唐世璋已经能够熟练地弹奏多首古琴曲目。
他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在改编《酒狂》时的思考:将传统三拍子的韵律转变为四拍子的节奏,展现了阮籍内心世界的矛盾与挣扎。唐世璋的演奏视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图片来源:小红书@古琴先生
伊朗姑娘和中国古琴
当专业乐手在传统音律中深耕时,更多国际友人正好奇叩响东方音律的大门。
伊朗姑娘爱丽2024年9月来到上海,开启了她的中华文化体验之旅。
在古琴老师的指导下,爱穿汉服的爱丽开始学习古琴的基本指法和经典曲目《沧海一声笑》。
爱丽说,她从这些传统文化中真正地了解了中国。她也通过自己的视频,将古琴艺术及其他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广泛传播给了更多的国际友人。
图片来源:小红书@波斯爱丽
图片来源:小红书@波斯爱丽
图片来源:小红书@波斯爱丽
跟中国网友学吹笛子
来自法国的Sam最近收到了一位中国朋友送来的笛子,这让他萌生了学习吹笛子的想法。
通过网络教程和朋友的指导,很快他便可以吹一小段《小星星》了。还有热心的中国网友积极地向他讲解笛子的构造和吹奏技巧。
图片来源:小红书@Sweetshirt
图片来源:小红书@Sweetshirt
埙的沉郁如历史低语,箫的悠远似山水长卷,古琴的古朴藏着文人风骨,笛子的明快映照着市井生气——这些跨越国界的旋律,正让东方美学与世界各国的音乐爱好者产生心灵共振。
实习生 文陈静怡
新民晚报记者 马晓荔
上海滩上洋掌柜(ID:shyangzhanggui)编写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马晓荔,文陈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