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在深交所主板IPO获受理的宁波惠康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康科技”),6月26日就进入“已问询”状态,这足见当下IPO进程快速推进的速度有些惊人。
惠康科技是一家头上戴着光环的企业。该公司深耕制冷领域,是一家以制冷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核心业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制冰机、冰箱、冷柜、酒柜等,主要应用于民用及商用领域。作为全球民用制冰机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企业,惠康科技2024年被工信部认定为第八批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该公司的IPO也因此戴上了“制冰机第一股”的光环。
这“制冰机第一股”当然不是吹的。根据中国轻工机械协会数据:2022年-2024年,该公司核心产品制冰机在全球制冰机市场占有率分别约为8%、10%和12%,在全球市场排名前列;特别是在民用制冰机市场,2022年-2024年公司的民用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约为19%、25%、31%,在全球民用市场排名第一;在制冰机内销市场,2022年-2024年公司制冰机市场占有率分别约为12%、13%和12%,在国内市场排名第一,民用制冰机市场占有率分别约为27%、27%和28%,在国内民用市场排名第一。
而该公司的业绩似乎也配得上这“制冰机第一股”的美称。2022年-2024年,惠康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9.3亿元、24.93亿元和32.04亿元,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28.5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7亿元、3.38亿元和4.51亿元,2024年同比增长33.43%。其中,公司制冰机收入分别为136,233.74万元、194,750.77万元和257,811.26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0.83%、78.44%和81.00%,制冰机收入金额和占比稳步提升。
从上述业绩来看,该公司自称“公司经营业绩稳定、规模较大”倒也不算吹牛。但尽管如此,在该公司“经营业绩稳定”的背后潜在着重大的不稳定因素。正如该公司在招股书中提到的,公司面临国际贸易摩擦风险。因为该公司的产品销售以外销为主。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境外销售收入分别为 152,832.91万元、187,124.92万元、222,484.57万元,占比分别为79.46%、75.37%、69.90%。公司产品主要销售地区包括北美、澳洲、欧洲、南美等,其中美国作为公司第一大出口市场,公司出口美国的收入占比约为60%。
正因为惠康科技的产品以外销为主,并且对美国的出口占比达到了60%左右,这就不能不让投资者对该公司经营业绩的稳定性感到担忧。毕竟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美国在国际贸易战略、进出口政策等方面有向保护主义、本国优先主义方向发展的趋势,关税税率变动频繁。在国际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若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导致关税税率进一步攀升,则可能出现客户因关税提高要求公司降价,或美国客户因关税加征而减少订单等情形,公司将面临国际贸易摩擦导致收入下降的风险。
面对这一潜在风险,惠康科技拟募资1.9亿元、总投入3.91亿元在泰国设厂,并直言“泰国工厂的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风险”,但美国的贸易摩擦并不限于中美贸易,如今年美国挑起的“关税大战”是向全世界宣战。因此,即便是在泰国设厂,也未必能够消除国际贸易摩擦给公司带来的业绩下降的风险。而且泰国工厂建成后,是不是要直面与该公司自己的国内工厂争夺国际市场蛋糕的局面?
不仅如此,惠康科技的发展潜力还是令人质疑的。从过去的发展来说,凭借该公司在制冷领域的深耕,该公司发展成为一家以制冷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核心业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国内行业的第一,在全世界同行中也排名靠前。但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谁拥有先进的技术谁就能拥有未来。但从该公司对研发的投入来看,却让人不敢恭维。
虽然从绝对金额来看,公司每年的研发费用是逐年增加的,但实际上,该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却在逐年下降,分别为3.04%、2.99%、2.51%,这种低水平的投入,不能不让人怀疑该公司能否保住“高新技术企业”的牌匾。而且,惠康科技在研发上的这种低投入,也使得该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在同行可比的公司中,也是最低的。
不仅如此,作为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的人才结构同样令人担忧。截至2024年底,公司2142名员工中,研发人员244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11.39%,这个人数比例是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要求的。
但从文化程度来看,该公司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仅124人,占比5.79%。这意味着在惠康科技的研发团队中超过半数成员学历低于本科水平,毕竟这124人不可能都集中在研发团队里。
此外,从该公司的募资计划来看,惠康科技拟募资17.97亿元,并将42.17%、7.58亿元用于前湾二号制冷设备智能制造生产基地建设项目,26.64%、4.61亿元投入制冷设备生产基地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10.85%、1.9亿元将投入泰国制冷设备智能制造生产基地项目,21.61%、3.88亿元将投入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根据招股书的介绍,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建设均紧密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及核心技术展开,着眼于扩大制造产能、提升公司的技术研发实力和拓展新型制冷设备产品,是现有业务的补充与升级。也就是说,本次募资投入都是基于公司发展的需要。
但令人困惑的是,既然惠康科技急需大量资金来支持公司发展,那为何公司在IPO之前还要进行突击分红呢?其中,2023年向全体股东10派10元,合计派发现金股利1.11亿元;2024年,再次向全体股东10派8.8元,合计派发9791.19万元,两年累计分红2.09亿元。作为该公司来说,资金并不充裕,2022年、2023年末的资产负债率分别高达73.15%、70.68%,为何还要在企业高负债的情况下突击分红呢?这种突击分红明显有让原始股东突击套现、收回之前的投资成本之嫌疑。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2023年下半年起,IPO的审核已经收紧,IPO公司的现金分红问题已经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2024年更是有大批涉及到现金分红的IPO公司纷纷撤回了IPO申请。惠康科技为何还要顶风分红呢?
就现金分红而言,实控人陈越鹏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通过两年的突击分红,实控人或因此获得近8000万元的现金分红。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该公司却向社会公众拟募资近18亿元来寻求公司的发展。将上市公司的利益突击分红给公司的实控人等原始股东,而将企业发展的责任推给公众投资者来背负,如此算计公众投资者,这样的企业上市,能是广大公众投资者的福音吗?(本文独家发布,谢绝转载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