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果时光倒流,康熙选择传位给他的子孙,那会是怎样不同的历史画面呢?或许,清朝有望成为超级大国,八国联军在历史的舞台上或许只是烟云过客。康熙皇帝,这位具有卓越治国才华的君主,若能延续统治,会给中国历史带来怎样的巨变?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康熙这位满清开国皇帝,骁勇善战,英明神武,足可称得上一代明君。他出生在满清皇族,其父玄烨即后金太宗皇太极。皇太极采用韬略986的方式,终于击败建州女真,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李自成陷北京于火海,明朝土崩瓦解之时,皇太极义焉看机行事,率大军直搠长城而入,攻陷北京。
然而天不遂人愿,皇太极就在此时病逝。身为长子的福临元年仅八岁,继承皇位,是为顺治帝。作为辅政大臣的多尔衮摄政,称制大清,这一摄政几乎持续顺治帝的全部统治时间。直至康熙八年,九岁的康熙帝亲政。
从此一鼓作气,数战告捷。康熙帝英明神武,大力整顿军纪,训练武备,很快击退南明军力,收复云南、贵州、台湾等失地,成功统一河山,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
当康熙帝登上帝位,手握大权之时,正值鼎盛之年,朝气蓬勃,满怀抱负。然而人各有志,这位英主却始终未尝一日知心之乐——直至生下第十三皇子胤祥。
胤祥生得聪慧,惠若仙童,极得康熙喜欢。他天性活泼好动,三岁登基为和硕睿亲王的康熙帝便命宫女们伺候他。小胤祥机灵得很,总要这位抱,那位亲,宫女们哄不过他。
康熙帝见他生得可爱,便亲自教导他习字识文,传授骑射本领。小胤祥也确实聪明过人,不出数年已能朗朗背诵老子》。每每康熙带他出猎,胤祥只消见一见猎物毛色便知名字来历。康熙见他记忆力异于常人便大喜, 从此将他带左右,一刻也不肯分开。
胤祥渐长,随康熙学习政务。每遇朝会,康熙必带胤祥在侧。有一次边疆来使,身边翻译突感头疼退下。英明的康熙不慌不忙,示意胤祥上前。只见胤祥学者风度,英语流利,和那外国使者言笑晏晏。康熙甚为满意。从此又亲自教他马术、文翰以及西洋奇器的使用方法。
胤祥最得康熙喜爱的,便是其过人的猎艺。每每秋猎,康熙必携胤祥入林。康熙纵马疾驰,左右侍卫难以跟随,独有胤祥能并驾齐驱。每逢猎到猛兽猛禽,康熙令胤祥先发。只见胤祥弓弦舒张,猛虎败象尽成飞灰。其箭术之高超,无人能及。康熙见了,大加赞赏,甚是得意。心中暗道,有其父必有其子,一父一子,才华横溢,当真是英雄辈出。
雍正变法避祸,惊扰九龙夺嫡局面
然而好景不长。康熙晚年,遂又生多子。这些皇子各有才干,却也从来互不相让。眼见康熙将近暮年,皇位之争已在所难免。这便是日后称作“九龙夺嫡”的风波由来。
雍正这位四皇子,生性显得谨慎内敛。他深知武力夺位终非上策,遂暗中拉拢重臣,结交权贵,意在后台操作。等到成熟,再一举拿下皇位。还有个法宝是他的两个小儿子。雍正先呈上宝座前,讨得康熙欢心。康熙最喜小孙乾隆,便收其入宫,亲自教导,待之如同亲子血脉。
眼见康熙渐老,雍正心腹之势坐大,遂急速行动,企图抢占先机。他联合几位兄弟和同党,暗中收买王公贵胄,制造拥立太子的流言蜚语。
随后诬告当时的太子与心腹谋反篡位,意图不轨。康熙听信谗言,立刻大怒,削去太子头衔,并赐死太子心腹。这一招阴险毒辣,让所有皇子措手不及,为日后雍正的继位扫清障碍。
康熙不展宠爱,胤祥深感失落
彼时胤祥已初长成人,更加得康熙宠信。只见康熙左右皆是他亲信重臣,胤祥遂萌生夺嫡野心。毕竟康熙对他如此溺爱,定要传位于他。立足未稳之间,他生母竟染疾离世,康熙闻讯大惊,立即命令雍正母亲收胤祥为养。
一时间胤祥失去康熙庇荫,心中郁结,生出许多不忿情绪来。他本想借此机会讨好雍正,投其门下。奈何雍正心思缜密,收之为养却从不重用,任由其在一隅自生自灭。
胤祥料定他是存心防备,不肯将真本事显露分毫。渐渐地,胤祥察觉康熙不似从前那般宠爱自己。这都因雍正暗中搞鬼,与他结下仇怨。胤祥虽有不甘,却也明白过来,出人命运,终究难违天数。
黄河泛滥难民哀鸟,胤祥戮力匡扶百姓
这年春风不温柔,三月河冰悉数消融之时,黄河北岸潮水猛涨,长堤数处溃决。汹涌江水直灌村庄,遥远的山西平遥一隅,万家灯火瞬时沦为水国。村镇死伤无数, 饥荒逼近,哀鸿遍野。此等天灾人祸,当真令人痛心。
雍正闻讯大惊,立即亲自坐镇指挥救灾。他派出胤祥带领数百名臣子前往赈济灾民。胤祥不辞劳苦,自告奋勇率先启程。他还在朝堂上致词,呼吁群臣解囊相助。很快便筹得白银几十万千两之多。胤祥带领救灾团队昼夜兼程赶赴灾区,这一去就是三年有余。
胤祥同甘共苦,与老百姓生死与共。他身先士卒,亲自指挥,整修河堤三十多处。又发放粮食,安置灾民。虽然接连遭遇水土流失和传染病,胤祥只身支撑,只求尽快恢复当地生产。最终竟然以三年时间成功治理河道,救济百姓,功成身退。
此次救灾让胤祥声名鹊起,人称活 地,雍正更加器重,提拔为军机大臣,掌管朝中武备钥匙。胤祥也从此扫清心中芥蒂,向兄长请罪。他发誓甘心辅佐,为大 延续和国家富强尽全力。每每雍正遇政事疑难,必定请示胤祥。二人相处如鱼得水,渐成心腹之交。
乾隆即位,锁国政策失当难辞其咎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康熙驾鹤西归,雍正又于短短十三年执政后薨逝。临终时分,雍正留下遗诏,选定小儿子乾隆继承皇位。
胤祥虽怀有野心,然情同骨肉,最终还是忍痛割舍,放弃争夺皇位的机会。他决定服从遗诏,辅助幼主稳定政局。小乾隆初登帝位,甚得众望。
然而好景不长,小乾隆渐渐显露出骄傲自大的性格。他轻信谗言,怀疑西方传教士意图颠覆朝廷。遂下诏永远禁止西人入境,关闭海关,严防死守。
胤祥力谏乾隆此举后果严重,恐失千载良机。然小乾隆不听从劝告,自此清朝锁国自守,逐渐同外界隔绝。时移境迁,因失去先机与接轨世界潮流的契机,国力日趋衰微。终至甲午战争之时,不敌小小东瀛列岛,只得割地赔款;百余年后,八国联军更是直接踏平京城,敲开清王朝的丧钟。
结语
此番盛世兴替与国运命运,若是当年传位予胤祥,或许大清正可避开锁国政策,顺应世界潮流,与时俱进。那么今日就不会有什么八国联军,来踩踏我民族的尊严。这历史兴衰真正全在一念之间啊!
下一篇:中国工业第四城如何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