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你见过凌晨4点的徐州吗?在繁忙的交通枢纽,在热闹的批发市场,在工厂的生产线,在医院的急诊室,在街道的一角……在你熟睡之时,他们正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迎接着每一个崭新的日出。
这座城市比你想象得更努力。2024年还剩不到70天,不足50个工作日,徐州发布即日起推出 “凌晨四点的徐州”系列报道,捕捉那些平凡却又动人的瞬间,记录下默默奋斗的身影,见证这座城市向上的力量。
凌晨四点
“让一让,让一让了!”
凌晨4点,卡车的大灯划破夜色,一辆接着一辆缓缓驶入徐州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摊主们迅速而熟练地卸下各式各样的货物。
市场的喧嚣与忙碌打破了夜的宁静,标志着新一天的开始。
董大姐的档口位于市场的中心地带,夜色里她时而低头对着手机发送语音,时而又从桌上抽出几张便签纸,飞速地记起来。
纸上是当天客户要采购的菜品清单,单价、数量、总价,董大姐一一罗列,字迹规整,每写好一张都会夹在塑料板下。
董大姐全名董月玲,今年54岁,半辈子都在与青菜“打交道”。二十年的卖菜生涯让她习惯了这种颠倒的作息。
“零点就起床了,四五点开始卖菜,到中午12点左右收好摊,回家之后补补觉吃个饭,一天就过去了。”
董大姐的档口是和丈夫一起经营的“夫妻档”。
档口面积大概有20多个平方米,能容纳上百种菜品,档口里新鲜的蔬菜来自全国各地。山东寿光的黄瓜、内蒙古的番茄、海南的青椒……董大姐表示,她的客户主要是周边的商超,每天的出货量在4000斤左右。
凌晨五点
“来看看了,新鲜的小油菜、空心菜、木耳菜……”
凌晨5点多,有商户陆续前来进货,电动三轮车和面包车陆续驶入,车辆的灯光在晨雾中交织成一幅繁忙的画面。发动机的低鸣声、车轮碾过地面的摩擦声,以及偶尔传来的喇叭声使得徐州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瞬间热闹起来。
“老张,今天要什么菜?新鲜得很呢!”
看到熟悉的面孔,董大姐立刻扬起头,热情地招呼道。老张是附近一家小超市的老板,每天这个时候,他都会准时到菜市场里采购。
“给我来两箱黄瓜、两箱毛白菜、一箱韭菜。”问完价格,老张爽快地下单。
“好咧,装好给你放车上。”
不一会儿,老张的三轮车就被塞得满满当当,他也哼着小曲满载而归。此时,曙光中的马路上开始出现了稀少的行人和车辆。
凌晨六点
6点,天色已经大亮,附近早起的居民也来到徐州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进行采购,摊主们热情地招揽着顾客,生活的热闹与喧嚣由此铺展。
“咚咚咚”,老练的肉贩专心致志地处理着手中的猪肉。
一刀刀下去,伴随着清脆有力的“啪啪”声响,一块块整齐划一的肉片便落到了案板上。
海鲜区,水盆里的虾儿似乎不甘于被束缚,在水面上跳跃着,偶尔有一两只成功逃脱“牢笼”,落在地上后还没挣扎几下,就被眼疾手快的商户捡回盆里。
水果的香甜、水产的咸鲜、香料的辛辣、干货的芳香,还有那些刚刚采摘下来的果蔬所散发出来的清新气息,都为这个忙碌的早晨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总共12块5,扫码在那边。”
菜市场里的交流简洁明了,多重就是多重,几块钱就是几块钱。讲价、装菜、提菜、上秤,整套动作一气呵成,除了来摊位买菜的人,董大姐顾不上和其他人讲话。
已经退休的李大爷是批发市场的常客,他熟练地将董大姐递过来的蔬菜装进自己的购物袋中,然后在市场里来回穿梭,不一会儿,他的电动车前面便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蔬果。
李大爷满载而归,汇入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成为这繁忙早晨的一部分。
徐州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作为徐州市最大的批发市场之一,每天有60万—80万吨蔬菜从这里走向商场、超市,走向人们的餐桌。
这里是城市的心跳,是最具“烟火气”的存在,一个个摊位不仅连接着千家万户的餐桌,也为每个普通的日子带来了温馨与暖意。
凌晨的徐州
依然有着诸多“魅力”
今日话题
#您见过凌晨的徐州吗?#
#徐州比你想象的更努力#
#那些不为人知的动人瞬间#
凌晨的徐州
有人选择早起,有人坚持未眠
......
欢迎大家留言 提供线索
大徐将走进他们身边
捕捉那些平凡却又动人的瞬间
你也可以私信大徐
发送你所记录的奋斗的身影
通过图片和视频
见证这座城市向上的力量。
文字 |马思为
视频、图片 | 孙博宇
制图 | 黄法恩 范聪
编辑 | 李乔
一审 | 魏晓青
二审 | 甘晓妹
三审 | 曲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