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屏策划|在云南,聆听一粒米的故事
创始人
2024-10-16 10:00:58
0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今天(10月16日)

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

这一纪念日的设立

旨在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

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从古至今

一米一饭

关乎着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幸福

作为农业大国

中国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

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

养育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

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

拥有悠久的种稻历史

在这里

每一块土地都被合理利用

每一抹金灿灿的色彩

都是自然用生命力写下的动人诗句

金秋时节

茬茬相接的农事里

满是收获的喜悦

都说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

这不

“云南大米”有话要说

☟☟☟

(1)

『在云南,我的“稻”路越来越宽』

大家好,我是一粒来自云南的大米。说起我的家乡,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你绝对想不到,云南坝区是世界稻作文明起源地之一,这里的大多数坝子,都被冠以“粮仓”的美称。

图源:云南日报

对于我们粮食的成长来说,土地十分重要。但在云南,94%的国土面积是山区,只有6%的面积是平坝,这可称不上是多么优越的粮食生长环境。不过,这可难不倒勤劳善良的云岭儿女。

千百年来的农耕智慧,在云南发挥到了极致。

于是,利用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人们创造出了震惊世界的农耕文明奇观——红河哈尼梯田。这可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地创作出的大地雕刻杰作。从高处俯瞰时,层层叠叠的梯田如同流动的乐谱,吟唱着人与大山的默契。

紧接着,通过苦心研究,人们创造出“石头缝里也能种出优质大米”的奇迹,让我和小伙伴的成活率和出产率都提高了。

图源:云南网

在红河州个旧市卡房镇、德宏州芒市遮放镇、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怒江大峡谷等地,一片片旱地优质稻展现出勃勃生机。农民伯伯们用有限的土地,种出最优质、最高产的农作物,为端牢“饭碗”开辟了新路径。

图源:云南网

当然啦,多年来,我的家乡还严格贯彻落实各项耕地保护政策。不仅划定永久基本农田7348万亩,为全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奠定了基础;还积极建设高标准农田。截至2023年底,云南全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718.7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5.95%。

(2)

『在云南,我的“顶流兄弟”越来越多』

云南高度发达的稻作文明,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得我的兄弟姐妹性格各异、数量繁多。其中,文山的“八宝米”、德宏的“遮放贡米”、红河的“红米”……都是我们之中的“超级明星”。

八宝贡米

图源:广南县融媒体中心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素有“中国八宝贡米之乡”的美誉,八宝米正是这里的特产。作为云南省久享盛名的优质大米,八宝米早在明清时就被列为“贡米”。

元阳梯田红米

图源:云南发布

元阳梯田红米产自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这里的梯田涵养着当地独有的红米。红米一年一熟,米色红润,颗颗饱满红润、香气悠悠,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原种群、原产地、原生态的高品质粮食之一。

墨江紫米

图源:云南发布

墨江紫米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珍珠”。《红楼梦》中提到的“御田胭脂米”,指的正是产自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紫米。

勐海香米

图源:云南日报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四季如春,适宜水稻生长,自古有“滇南粮仓”之称。勐海香米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米质纯正洁白、晶莹剔透、口感润滑、味道香醇、营养丰富。

卧龙谷香软米

图源:云南日报

来自红河开远的卧龙谷香软米具有米质好、味清香、蒸煮食性较好,香润、松软、口感舒适,冷不回生,热不稀烂等特性。

遮放贡米

图源:云南日报

遮放贡米稻作区域主要种植在海拔1100米以下,生态植被丰富,整个种植区自然生态环境条件良好。2012年在中国国际米业博览会上荣获“中国十大地域大米品牌”称号。

(3)

『在云南,我的成绩越来越好』

多年来,我的家乡聚焦良种良法推广,围绕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工及高产、高效,大力推广科技增粮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去年,我和兄弟姐妹们又迎来了大丰收,不信,先来看看这些令人骄傲的数字吧:

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4243.22千公顷(6364.83万亩),比2022年增加32.25千公顷(48.38万亩),增长0.77%。

粮食综合单产量提高至4652.1公斤/公顷(310.14公斤/亩),比2022年略增0.05%。

粮食总产量1974万吨,比2022年增加16.04万吨,增长0.82%。

2023年云南省36个产粮大县粮食播种面积占全省的51.6%,粮食产量占全省的55%,综合单产325.49千克/亩,比全省平均单产高4.9%。

图源:新华社

值得一提的是,在红河州蒙自市草坝镇富民村,有一处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百亩示范基地。2023年9月13日,经专家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186.00公斤,这可是目前为止全国最接近袁隆平院士提出的“单季稻亩产1200公斤”攻关目标的基地哦。

图源:新华社

与此同时,我的家乡还在加快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展现出更多可能性与潜力。我的其他朋友,如普洱茶、鲜切花、文山三七、昭通天麻,越来越多“滇字号”品牌,正叫响全国走向世界。

(4)

『在云南,我的家园越来越美』

伴随着我和兄弟姐妹们的增产增收,我们还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家乡变美了。

在保山市龙陵县龙江乡万亩高山梯田,一片以“稻花鱼”图案设计的稻田迷宫惊艳乡间,为沃野田畴增添了别样“风景”,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推动农业、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

近年来,昆明市官渡区六甲街道福保社区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地理条件,进行生态水稻的种植,展现了山水、田园与人文相互交织的独特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观光。

位于哀牢山顶、梯田云海深处的阿者科村,拥有保存完好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循环生态系统,以“蘑菇房”为特色的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形成了独特的旅游品牌。

图源:云南日报

在云南,这样场景还有很多。粮食丰收的同时,也让农民伯伯的钱包鼓了起来。截至2023年底,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66∶1,较上年缩小0.12个百分点。田间地头,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崭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从一颗种子到一粒粮食

我在云南的“米生”可谓幸福满满

在这里

农民伯伯靠着辛劳和智慧

点亮了缤纷的秋日景色

发展出了相关产业,增加了收入

过上了越来越红火的日子

更是将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

秋天到了

快带上“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踏实

来感受“美好生活在云南”吧

开屏新闻记者 何丹 整理报道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开屏新闻资料图

责任编辑 何丹 陈洁

责任校对 吕世成

主编 严云 熊波

终审 编委 李荣

相关内容

雨润山林秀 菌鲜滇味足(跟...
本报记者 张 驰 在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游客在选购松茸。 ...
2025-08-23 08:47:09
安徽4天3夜游费用是多少?...
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我和另一半总梦想着能有一次浪漫的旅行,远离喧嚣...
2025-08-23 08:44:54
米兰官方回顾意大利超级杯:...
米兰官方回顾意大利超级杯:鸟巢上演的米兰德比
2025-08-23 08:44:03
痛苦面具!萨卡吃了一口英国...
痛苦面具!萨卡吃了一口英国食物后差点吐了出来
2025-08-23 08:43:38
全球及中国女子高尔夫球手市...
基于女子高尔夫球手行业历史发展规律、发展环境与行业整体发展态势来看...
2025-08-23 08:41:50
原创 ...
2025年WTT欧洲大满贯,在经历多日鏖战之后,女单八强已经全部产...
2025-08-23 08:40:41
原创 ...
有书君说 乱世出枭雄,乱世亦出大师。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国学...
2025-08-23 08:33:54
历史上的今天 | 邓小平同...
邓小平(1904~1997)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
2025-08-23 08:33:52
南宋龙泉窑瓷器鉴定方法技巧...
南宋龙泉窑瓷器鉴定方法技巧 这里全有! 龙泉窑的历史溯源 龙泉窑...
2025-08-23 08:33:51

热门资讯

「西瓜游泳场」夏日狂欢落幕:一... 当最后一片“瓜瓤”被孩子们的笑声染成蜜糖色,8月9日上午在美兰湖畔·大隐书局上演的「西瓜游泳场」夏日...
关于中天门索道例行维护暂停运营... 根据索道设备维护计划安排,泰山中天门索道定于2025年8月26日进行年度检验,暂停运营。其间,桃花源...
时政现场说丨短短几十年、跨越上... 21日上午,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约2万人欢聚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中共...
北京靠谱的旅行社红榜|精心整理... 家人们,在北京生活久了,发现身边好多朋友都在为选旅行社犯难。为了让大家少走弯路,我亲自体验了京城众多...
苏杭旅游攻略:揭秘秋季最佳游玩... 一、引言 苏杭,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
曲沃:熟悉的地方更舒心 都说熟悉的地方没风景,夏风灼灼,何处觅清凉与欢乐?每到暑假,家长和孩子们经常为了如何度过一个舒心快乐...
零所得税生活奢华,富翁纷纷涌到... 受迪拜的零所得税政策和奢华生活方式所吸引,全球富翁正以创纪录的数量涌向这座沙漠城市。 阿联酋特别是迪...
夏季游玩好去处!黄岩这条旅游线... 近日 浙江省夏季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新鲜出炉! 汇聚了全省21条夏季精品线路 其中,台州市黄岩区 “活...
原创 2... 坐轿子上山”一直是个比较争议的事。 有人说这是“阶层差异”的体现,也有人说“一分劳动一分报酬”。 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