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跨境电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迎来了深刻变革。随着多个国家和组织收紧“小额豁免”政策,这一行业基础性制度调整如同投石入水,在跨境电商产业链激起层层涟漪,成为我国企业“出海”必须直面的一大挑战。我国跨境电商产业亟待在变局中谋求转型,迈开脚步创新发展。
作为国际通行的贸易便利化制度,“小额豁免”通过设定进口货品价值或重量阈值,为符合条件的商品提供税收减免和简化申报的政策红利。然而,当前部分国家借政策调整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实质是以制度壁垒遏制他国低值商品竞争力,妄图通过关税杠杆重构全球供应链布局。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政策转向本质上是国际贸易博弈的新形态,折射出全球产业链重构期的激烈竞争态势。
短期来看,传统依赖免税红利的运营模式会遭受直接冲击。赛迪顾问研究显示,政策变动使服装、3C产品等低价品类利润空间平均被压缩15%~20%,中小卖家面临“量价双压”的生存困境。采用“小批量直邮”模式的铺货型企业,因物流成本激增和合规门槛提升,行业淘汰率预计突破25%,市场份额加速向头部企业集中。这场看似针对税收规则的调整,实则是对跨境电商行业发展模式的全方位重塑。
在全球贸易格局深刻调整之际,中国跨境电商以政策护航为引领,以模式创新为动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转型升级之路。
政策赋能——构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体系。政策支持始终是跨境电商发展的“压舱石”。从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完善跨境寄递物流体系,加强海外仓建设”的顶层设计,到各部门协同推进出口退税、跨境支付等配套政策落地,我国已形成覆盖“平台—物流—支付—监管”全链条的政策支持体系。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2.63万亿元,较2020年实现万亿级增长,16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成为创新发展的“试验田”,12万家市场主体构成参与全球竞争的主力军。
模式创新——海外仓成为“出海”新支点。海外仓模式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大批量海外仓备货,减少对传统小批量直邮模式的依赖,降低物流和税收成本,提高市场响应速度。面对政策变动,海外仓战略价值日益凸显,成为破解物流瓶颈的重要手段之一。以菜鸟网络为例,其在全球18个国家运营超40个海外仓。京东物流打造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从仓储、分拣、包装到配送,各个环节紧密协同,为商家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也吸引了众多跨境电商卖家与之合作,这无疑对菜鸟海外仓的市场份额构成了严重威胁。顺丰国际则凭借强大的航空运输能力,确保了货物在干线运输中的时效性,使其在高端跨境电商物流市场颇具竞争力,与菜鸟海外仓在服务品质和客户定位上形成了直接竞争。据悉,顺丰国际在全球11个国家部署了超20座针对跨境电商的海外仓,覆盖欧美、日韩、澳大利亚等核心市场,提供标准及定制化海外仓储服务及“最后一公里”派送。
在转型升级的进程中,中国跨境电商正从单一企业竞争转向产业生态竞争,以区域集聚为特征的发展模式成为新趋势。
全球跨境电商“三中心”落户江苏南通,正是这一趋势的生动实践。该项目整合家纺产业优势、航空物流枢纽和国家级行业协会资源,通过建设卖家服务中心、超级供应链中心和生态创新中心,打造“产业带+跨境电商+智慧物流”的融合发展模式,为长三角跨境电商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中部地区,江西南昌的实践同样亮眼。通过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集群”,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产业五年实现跨境交易额突破500亿元,39个海外仓构建起覆盖全球主要市场的物流网络,带动5万人就业的同时,使本地产品平均交付周期有效缩短。“跨境电商+产业集群”的耦合模式,正在重塑内陆地区的开放型经济格局。
站在“十五五”规划开局的新起点,中国跨境电商正以“闯”的勇气应对挑战,以“创”的智慧破解难题,以“合”的力量构建生态。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我国已同33个国家签署电子商务合作备忘录并建立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在我国已经签署的23个自贸协定中,约有50%设置了电子商务条款。
随着中国跨境电商规模的持续扩大,国际经贸合作中跨境电商议题的影响力和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从政策制度创新到企业模式变革,从单点突破到生态重构,这条转型之路不仅关乎行业自身发展,更承载着推动国际贸易创新、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使命。面向未来,随着“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跨境电商必将在全球贸易舞台上展现更大作为,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