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小长假,前往哈达门森林公园的车辆被堵在了路上,有人甚至堵了五六个小时之后才进山。为什么这么多人前往哈达门森林公园?答案就在哈达门森林公园山水生态之间。
秋日的哈达门森林公园,湛蓝的天空下,白云朵朵,金黄的白桦树叶与红色的枫树叶呼应成趣。登高举目远望,秋色漫山遍野,宛如一幅绚烂多彩的油画。良好的生态是最大的民生福祉。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还人民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近年来,呼和浩特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以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为例,呼和浩特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勇气向污染宣战,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和政策密度推动产业转型,一大批生态领域的沉疴顽疾得到清除,一系列困扰百姓生活的环境难题得以破解。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如今,从哈达门森林公园到大青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巍巍大青山成为了首府的后花园。宜人生态,在为当地带来更多人流量的同时,也成为增进民生福祉的最深厚源泉。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生态是宝贵财富,要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确保生态系统健康的前提下,适当、适度地挖掘生态潜力,探索构建绿色产业链。以“杏坞番红”为例,作为呼和浩特历史悠久的八大景之一,每年春天,杏花绵延数公里,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回民区借机发展观光经济、生态旅游,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以花为媒、融观赏游玩、生态休闲、采摘体验和农耕文化于一体的“赏花经济”新路径,全年旅游接待突破 1000 万人次。优良的生态产品、优质的生态服务,蕴藏着生态价值。精准利用,科学发展,推动良好生态环境释放绿色生产力,也将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指数。
生态是宝贵资源,应不遗余力呵护。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合理设定室内空调温度,适度适量点菜践行“光盘行动”,购物少用塑料袋、自备环保袋,优先选乘公共交通……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涓滴细流就能汇聚成生态文明的江河。当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蔚然成风,必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更幸福。
来源: 青橙融媒(记者:王英、图片: 张伊焘)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呼和浩特交通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