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一座拥有白海豚之乡、大蚝之乡、香蕉之乡、荔枝之乡和奶水牛之乡的滨海城市。踏上钦州的土地,浩瀚无垠的大海带给人们各类美味海鲜的馈赠,地道的陆地美食也令食客们陶醉。每一道美食在钦州厨师们匠心独运的烹饪技艺下碰撞出别样的美味,成为钦州人饭桌上的常客。钦州的美食,不仅仅是一种味觉的享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
俗话说:钦州猪脚粉,神仙也打滚。钦州猪脚粉,采用精心挑选的猪前蹄,先油炸至金黄,配以几十种名贵中药材熬制,猪脚色泽艳丽、有褶皱感,肥而不腻,脆而不硬。粉选当地特有的上好米粉或河粉,配以调制好的熟猪脚,加入多种佐料而成,猪脚软而不烂、汤水鲜美还略带甜味,在粉上淋上猪脚汁,一口下去,道不尽的美味,让人回味无穷。
钦州人爱吃大蚝,因为钦州是中国大蚝之乡,这里紧靠着北部湾的海域,不仅有美丽的近海风光,更因为其得天独厚的气候和自然资源,已经成为了著名的大蚝养殖基地。这里生长出的大蚝肥大,肉质嫩白、结实,营养丰富被誉为“海洋的奶酪”。烤制后散发出诱人的香气,鲜甜无比的茅尾海大蚝,配上农家初生土鹌鹑蛋、鸡子,再撒上葱花、枸杞,这样的搭配简直就是要上天的节奏。
钦州当地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宁缺燕窝鲍鱼,不可没有瓜皮”,可见瓜皮在钦州人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钦州瓜皮并不是某种瓜的“皮”,而是用当地的“黄瓜”加盐腌制而成的。由于经过腌制后的黄瓜去除了大部分的水分,从圆形变成了扁状,呈现很多的皱褶,故称为“瓜皮”。腌制好的黄瓜看着扁了,但实际上却非常脆爽,吃起来就是香,咬起来嘎嘣脆,是夏日家里必备的佐粥小菜。也可以热炒,配五花肉、牛肉都可以,香脆可口,相当下饭!
灵山大粽历史悠久以大著称,状如枕头,主要用野生冬叶和糯米、绿豆、猪肉包制而成。标准的灵山大粽一般都有2公斤,大的庆典大粽有几十公斤,寓意:传宗接代、高中状元、光宗耀祖。值得一提的是,灵山大粽使用的材料都是采自本地,特别是用本土猪肉,肥瘦均匀、质地松软,肉味可以渗透到糯米中,使粽子吃起来香滑可口。不仅如此,灵山大粽还可包入猪蹄、香鸡、特色腊味等食材,味道鲜美,打开粽叶,粽香撩人味蕾。
“灵山香鸡,香飘八桂,誉满全国”。灵山香鸡原产于灵山县的优质地方鸡品种,其肉质细嫩,皮薄光亮,骨细味香,有原始肉鸡的纯正香味,是制作白切鸡的上等食材。最简单健康的隔水蒸烹饪手法能将其香鲜全部保留,钦州各家养殖家禽以放养方式为主,每只本地鸡搭配钦州独特特产配料,以及各种不同的烹饪方式,都是对美味的提升。
官垌鱼是用山泉水养殖、肥美鲜香、肉嫩清甜、这也是无腥味的关键所在。 其制作技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一鱼多吃,是对官垌鱼的完美诠释。一条好鱼,广西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做鱼生,无论生焖、清蒸、红烧都行,怎么做都好吃。因为鱼太大,去餐馆点一条鱼就够了,一鱼五吃,鱼头加豆腐打汤;鱼鳞炸脆脆的下酒最好;鱼骨椒盐也是一道菜;鱼肉一个清蒸,比较鲜;一个红烧,比较够味;凉拌鱼皮特有咀嚼感。每道菜品均取官垌鱼一个部位精心制作而成,色、香、味俱全,是独一无二的美味佳肴,深受人们的喜爱。
大寺猪肚巴是钦州大寺镇特色食品。传统祖传技艺,选用优质土家猪肚肠,加糖、盐、香料等腌制。经切、晒、炸、焖等多道工序,用柴火铁锅烧制,制作出色泽金黄、味香醇美、香而不腻、软而有劲、油滑爽口的特色猪肚巴。猪肚巴营养丰富,美味可口。
麻通是钦北区小董镇所盛产的名牌小食品,也是钦州独有的地方小吃,由于麻通是用芝麻包裹,内如通草,故而取名为“麻通”。小董麻通重量轻、香味浓厚、甜味入心、口感酥脆,大而不重,甜而不腻,酥脆爽口,食后余香满口,令人回味。
钦州是广府文化的重要传承和兴盛之地,在饮食上,融合了桂、粤的特色,形成了兼容并蓄、风味独特的钦州味道,鲜、咸、甜、酸、辣多种风味,味味皆美,但这远远不能概括钦州味道。或许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着那独属自己的钦州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