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这两年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但一些网红博主无常识地夸大,把重庆拖入了“尬吹”之列。原创 | 天府财经撰文 | 潘谈
的确,重庆经过十年涅槃,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确立,产业内陆备份战略推进,这两年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2023年,随着房地产进入周期性调整,全国各地疫后经济恢复并不乐观。上半年全国GDP增速5.2%,但二季度只有4.7%。从国内外各专业机构的评估来看,全年完成5%的目标很有难度。
但重庆上半年的经济表现,无疑是前十强最靓的仔之一。上半年,重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38.24亿元,同比增长6.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85.55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886.90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565.79亿元,增长5.8%。
尤其是第二产业的增长!重庆半年度经济报告中“汽车产量重返全国城市第一”,更值得重庆骄傲。
去年开始,我们陆续写过五篇重庆的稿件,对重庆的发展很是看好。以至于很多成都的网友置疑:一个成都的新媒体,怎么成了“渝吹”?
我们不做“蓉吹”,更不会是“渝吹”。我们一直有个观点:新媒体也是媒体,要有基本的新闻操守,也要有起码的逻辑严谨。
最近,某网红博主多次在他的视频中称:重庆将改变“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格局,变成“渝上北深”。重庆将超过上海,成为中国经济第一城。还认为重庆的房价很快赶上成都,超过成都。
一副重庆将成为“宇宙中心”的架势,把重庆拖入了“尬吹”之列。
我看好重庆,是与重庆过去10年比较的,是成渝产业发展格局比较的。但放眼全国,重庆要挤进一线城市,并不只是GDP一时超越广州。而重庆要超过上海,更是天方夜谭。
重庆有港口优势,承接了很多大型工业产业备份。再加上重庆汽车工业基础扎实,抓住了新能源汽车机遇,工业实力上了一步大台阶。
2024年,西部金融中心正式落子重庆,引发了重庆自媒体的狂欢,无疑将有力助推重庆经济的发展。
但别忘了“金融中心”前面还有“西部”,与上海的全国,甚至全球金融中心相比,完全不在一个层次。
尽管当前中美贸易博弈不止,大湾区建设却如火如荼。广州还是中国的贸易中心,深圳还是中国的创新中心,香港还是中国的全球金融中心。
沿海产业内陆备份,除了战略上需要。新质生产力时代,沿海恰可以利用它们在资金、人才,资源上的优势,重点发展新质经济力。
敢说重庆超越上海成为中国第一城的,博主应该算是第一人。当然只要他自己不觉得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其中也包括我。
再说他认为重庆房价超过成都的观点,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在房地产调整的下行期,未来可能吗?
包括中海地产等知名开发企业,都纷纷裁撤了重庆公司,把西南总部放在了成都。成都去年全国楼市双冠,今年依然位列三甲,这说明了什么?
成都的宜居性,是文化沉淀出来的,是平原地理特征沉淀出来的,是美食生活习性沉淀出来的。自北宋起的“扬一益二”称号,并非浪得虚名。
成渝作为西部双子星,各有优势。但成都在文化,文创,文体方面的优势,是重庆还不能比的,这也是成都宜居性的底层内涵。
过去十年,成渝在人口虹吸能力上的差距,以及房地产发展的成果,成渝的宜居性,市场给出了答案。
后房地产时代,再比拼房地产,原本已无多大的意义。而且恰是成都太有宜居性,导致过度依赖房地产,才有今天的困境。
但要说宜居性本身,爬坡上坎的重庆,过去、现在比不过,未来有可能吗?有网友在博主视频下面留言:是不是他在重庆买的房子被深套了?
缺乏事实与常识的“尬吹”,到底尴尬了谁?
成都盆地气候,没有港口,工业产业一直不强。近年来,又失策于新能源汽车,也是客观事实。
但正因如此,新质生产力破局时代,成都遥遥领先的高校资源,在航空产业、轨道交通、新能源,新材料上的优势,使成都在科技含量高的新型产业上,具备后来居上的基础与潜力。
重庆在跑,成都也没闲着。
产业备份对成渝当然是好事,能解决大量就业。但平均薪酬还是停留在低水平,又怎样支撑高房价?当前房价本身就反衬了重庆收入水平。重庆的低房价恰是吸引人才的优势,重庆也免受房地产调整所累。再说重庆38个区县发展的不平衡,也需要用时间换空间。去年我们写稿说过:文科生要具备理科生的技能有难度,但理科生要复制文科生的思维,在互联网时代,根本不是难事。
重庆的确做到了!文理双修的重庆,2024年网红程度,一点都不输成都。
但别被一些博主的吹捧上了头,吹过头容易陷入“尬吹”。殷鉴不远,对发展并无好处。
下一篇:陕西美食:穿越时空的文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