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江姐》剧照 记者 尚洪涛 摄
9月1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川剧迎来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川渝两地《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同步落地实施,这是全国文化领域开展跨省协同立法的首次探索。为庆祝这一条例的实施,重庆市川剧院携川剧《江姐》来到十三朝古都——西安进行巡演。
一曲革命英雄主义赞歌
川剧《江姐》取材于小说《红岩》,讲述了重庆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员江姐按照组织安排,从朝天门走上华蓥山。途中得知丈夫为革命献身的噩耗,她化悲痛为力量,更坚定地投入对敌斗争。后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并关押在渣滓洞集中营。任敌人酷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她信念坚定,大义凛然,最后英勇就义,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赞歌。
该剧力邀全国知名的戏曲导演、舞美设计、灯光设计和服化设计,组建精英主创团队,可谓是名家荟萃,尤其是中国剧协副主席、重庆市文联主席、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领衔主演并担纲艺术总监,沈铁梅以卓越的演技和深厚的艺术造诣先后获得第六届、第十七届、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是中国仅有的七位梅花大奖得主之一。她耕耘川剧40载,以其极具前瞻性的发展眼光和思路为古老的川剧注入了新的艺术生命力。她所塑造的江姐,让红色经典以其独具一格的巴腔渝韵广为传唱。
当晚,数百名慕名而来的观众早早地来到陕西省文化馆大剧院。资深戏迷尚先生说:“我知道川剧弹戏就源自咱陕西的秦腔,属梆子系统。这次能看到川剧,而且还是‘三度梅’获得者沈铁梅院长这种高水平的领军人物,非常开心!”
当晚7:30,当雄浑的川江号子响起,朝天门码头工人搬运货物井然出场,伴随着“嘿佐佐嘿佐佐”的,观众随即进入到解放前夕那段至暗时刻。几个精彩的场面令人印象深刻:千钧一发之际,江姐、甫志高、蓝胡子三人轮唱,刻画出各自心理活动;以舞蹈化形式,用长绸绣出一个金色的五角星,演绎了“绣红旗”的著名场面,演员们全情投入,人物情感表现得精准到位。
“川剧之花”让观众大饱耳福
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川剧之花”的沈铁梅独挑大梁,完美演绎《江姐》中大段的唱腔,川剧味儿浓郁、朗朗上口的《红梅赞》,潸然泪下的《绣红旗》,斗志昂扬、铿锵有力的《五洲人民齐欢笑》唱段,让观众大饱耳福,余音缭绕、意犹未尽。
42年前,沈铁梅的父亲,著名京剧演员沈福存也曾在西安演出,受到了热烈欢迎,产生巨大反响。时隔40余年,沈铁梅带着《江姐》来到西安,她坦言是追随父亲的足迹,也想让更多陕西人了解川剧,同时和秦腔也有更多的交流。
沈铁梅告诉记者:“陕西人也喜欢吃辣,而川剧是麻辣之剧。秦腔和川剧也有着很深的渊源,我们这次来演出,受到西安观众的认可,也让我们非常开心。演英雄人物是我一直的梦想,在饰演江姐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和她对话。我觉得她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和我对传统文化的追求是共通的。”
据悉,川剧《江姐》自2018年1月首演以来,已在北京、湖北、山东、四川等地演出百余场。荣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多次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获得了各地观众的一致好评。 记者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