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五日:中原古城的烟火与魔力
创始人
2025-05-15 06:11:45
0

怎么说呢,作为一个走遍大半个中国的旅游博主,我原以为自己早已对各种地域文化免疫了。直到在商丘古城墙下被一位老奶奶的大嗓门震得耳膜发颤,才突然意识到——这座豫东小城藏着太多教科书上找不到的惊喜。

"闺女!往南走!南边是城门!"老奶奶的吆喝声穿透半条街,吓得我差点把手机摔了。你懂的,在大多数城市,陌生人突然冲你喊话多半不是什么好事。但商丘人就是这么特别——他们的热情像刚出炉的烧饼,冒着热气就往你怀里塞。后来我才知道,那位老奶奶是看我对着导航转悠了十几分钟,实在看不下去才出手相救的。

话说回来,商丘人的大嗓门绝对是个文化现象。小吃街的羊肉汤摊主扯着嗓子揽客,公园里教广场舞的大妈边拍大腿边笑你"憨得很",就连问个路都能演变成半条街的集体指路大会。这种"野蛮生长"的真诚,和南方城市的含蓄形成鲜明对比。记得在长沙,老板顶多问你"要辣不咯",而商丘的老板娘会直接往你碗里多舀一勺羊肉汤,还非得看着你喝第一口才满意。

说到吃,不得不提商丘烧饼。在古城西门附近,我偶遇一家三代人经营的烧饼铺。凌晨四点,爷爷揉面的手法像在打太极,爸爸守着炭火炉寸步不离,孙子打包时总要偷偷多塞一个给熟客。老板老张说:"面发几小时、炭火烤几分钟,差一点都不叫商丘烧饼。"这份近乎偏执的坚持,让简单的面食有了灵魂。

对了突然想起,在商丘菜市场还见过更绝的。卖豆腐的大爷宁可少赚五块钱,也绝不把隔夜豆腐卖给客人;修自行车的师傅会追着顾客提醒"闸线该换了",虽然这意味着少做一单生意。这种刻在DNA里的实在,或许就是商丘能成为"长寿之乡"的秘诀——据统计,这里百岁老人比例高达8.8/10万,田间地头七八十岁还在劳作的老寿星比比皆是。

你以为商丘只有这些"土味"日常?那就大错特错了。在应天书院旧址,我撞见一群大爷大妈围坐唱豫剧。梆子声一起,抽烟的大爷突然亮出烟嗓,震得梧桐叶子簌簌直落;嗑瓜子的大妈眼神瞬间带电,兰花指一翘就是半个穆桂英。怎么说呢,那种从市井烟火里淬炼出的艺术张力,比专业剧院的表演更让人起鸡皮疙瘩。

更惊艳的是火店乡的剪纸。民间艺人王阿姨随手一剪,56米长的《中华腾飞图》就在她指间游走。没有设计图,不打草稿,全凭几十年练就的肌肉记忆。她边剪边念叨:"剪纸就像过日子,该留的不能断,该去的不能留。"这话听着朴素,细想竟透着几分人生哲理。

夜幕降临后的商丘更是魔幻。古城南门外的夜市,穿着汉服直播的网红和推着独轮车卖红薯的大爷同框出现;写字楼加完班的年轻人,转身就骑着电动车回村帮爹娘收麦子。最绝的是某开发商,拆旧城时特意给土地庙留了位置,理由是"神仙也得有个家"。这种传统与现代的混搭,在商丘人看来再自然不过。

说到这,我想起在商丘博物馆看到的一组对比照片:1902年的归德府城墙和2022年的商丘高铁站,时空交错间仿佛能触摸到这座城市的生长脉络。作为"华商之源",商丘既有三商文化发源地的厚重,又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朝气。但奇妙的是,它没有被现代化浪潮冲淡本色,反而像老城墙的砖,越磨越亮。

临走前一天,我又去了那家烧饼铺。老张的儿子正在直播,镜头前还是一口地道的商丘话:"俺家的饼,实在人做实在味儿!"直播间只有百来个观众,但他笑得像拥有了全世界。这个画面突然让我明白,商丘的魔力不在于有多特别,而在于它敢于普通——在这个人人追逐流量的时代,能够理直气壮地做个"笨拙"的实在人,或许才是最难得的品质。

漫步在商丘古城的青石板路上,每个转角都能遇见惊喜:可能是茶馆里即兴开嗓的豫剧票友,可能是巷子深处飘来的烧饼香,更可能是某个陌生大爷突然冲你喊一嗓子"闺女,鞋带开啦!"。这种粗粝而生动的城市肌理,让人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院子——不够精致,但每个细节都透着温度。

怎么说呢,在商丘待久了会产生一种错觉:这里的时光似乎比别处流淌得更慢。老人们坐在门墩上晒太阳的身影,菜贩子坚持用杆秤的固执,甚至是大清早就开始的热闹吆喝声,都像是一帧帧老电影的镜头。但当你看到高铁站川流不息的人群,又会惊觉这座城市早已悄然接轨时代。

或许商丘最动人的地方,就在于它完美诠释了"传统的现代性"。这里的新城区规划堪比一线城市,但老城区的大杂院里依然保留着"谁家炖肉全楼香"的邻里温情;年轻人熟练使用各种智能设备,但逢年过节还是会跟着长辈学剪窗花、扎灯笼。这种文化基因的延续,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活色生香的日常。

在商丘的最后一天,我特意起了个大早。晨雾中的古城墙下,已经有不少晨练的老人。他们打太极的招式或许不够标准,但那份专注让人动容。卖豆浆的大婶认出了我,硬是往袋子里多灌了半勺:"闺女,路上喝!"简单五个字,却比任何旅游宣传语都更能代表这座城市的心意。

回程的高铁上,翻看手机里的照片:古城墙的斑驳砖纹,烧饼铺升腾的热气,剪纸艺人布满老茧却异常灵活的手指......这些画面串联起来,突然就懂了为什么商丘能让人"上瘾"。它不像那些被精心包装的旅游城市,用景点和美食刻意讨好游客;商丘的可爱之处,恰恰在于它毫不掩饰的生活本色——热烈、粗糙、真实得让人心疼。

话说回来,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打造"网红地标",但商丘似乎对此毫无兴趣。它的"网红"是清晨菜市场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是茶馆里自费买茶叶请路人喝茶的老茶客,是坚持用传统方法烤烧饼的倔强父子。这种不刻意讨好的底气,或许源自三千多年未曾中断的文脉传承。

对了,如果你去商丘,一定要试试"笨拙"的旅行方式——别查攻略,就漫无目的地走。可能在某个不起眼的巷口,会遇见正给流浪猫喂食的杂货店老板;转角的修车摊前,老师傅可能正在给小学生免费修自行车。这些教科书上不会写的细节,才是商丘最珍贵的城市密码。

怎么说呢,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商丘像是一个温柔的异数。它不着急变成别人眼中的模样,只是笃定地守护着自己的生活哲学:大嗓门里藏着体贴,老传统里长出新芽,慢生活中透着智慧。这种"笨拙"的生存智慧,或许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奢侈品。

记得在商丘博物馆看到过一句解说词:"这里的人们,用长满老茧的手托起生活,用最土的梆子腔唱出文化自信。"现在想来,这大概是对商丘精神最精准的注解。当很多地方忙着拆除旧建筑时,商丘人却把整座古城活成了"活着的历史"——不是标本式的保护,而是让传统文化自然地呼吸、生长。

你懂的,作为旅游博主,我见过太多被商业化侵蚀的古城。但商丘给了我难得的惊喜:它既没有为迎合游客而粉饰太平,也没有因循守旧拒绝发展。就像当地朋友说的:"俺商丘人,该传统时比谁都传统,该现代时比谁都现代。"这种文化自信,让三千年的古城始终保持着少年般的活力。

高铁驶离站台时,窗外的商丘渐渐模糊。但那些鲜活的画面却在脑海中越发清晰:老城墙下晨练的身影,烧饼铺里升腾的烟火气,非遗传承人布满皱纹却神采飞扬的笑脸......这座城市的魔力,或许就藏在这些平凡的伟大里。它提醒着我们:最好的旅行,不是寻找异域风情,而是遇见另一种可能的生活。

相关内容

再战UFC精英之路尹帅自评...
8月22日,第4季UFC精英之路半决赛将在上海体育馆举行。在其中一...
2025-08-22 12:53:24
西北家庭游七天六晚攻略!夏...
我的西北七日之旅:荒漠、星空与文明的印记 西北,这片广袤而苍茫的土...
2025-08-22 12:44:40
河南:激情南太行户外运动主...
8月20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新乡市政府联合主办,新乡市文化广...
2025-08-22 12:44:20
“大国重器”来了!8.5万...
  
2025-08-22 12:39:39
青春赛场展风采 青岛健儿在...
信网8月16日讯8月10日至15日,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在辽...
2025-08-22 12:36:02
第八届“五彩神箭”国际射箭...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记者 陈郁 报道)8月21日,青海省...
2025-08-22 12:35:33
原创 ...
民间对《三国演义》中的武将排序有个说法:“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
2025-08-22 12:35:02
原创 ...
引言 荒村雪欲作,耄叟病无聊。树暝乌鸢集,茆深雉兔骄。溪滩观趁渡,...
2025-08-22 12:34:59
2025南昌马拉松大众直通...
新闻荐读 今日上午10时, 2025 南昌马拉松(简称 “英雄马”...
2025-08-22 12:34:54

热门资讯

江苏苏州:夜游虎丘人气旺 2025年8月21日,江苏苏州,大批游客来到虎丘景区夜游,领略虎丘别样的夜间风情,尽享吴文化的独特魅...
国际锐评丨60年,西藏何以令世... 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布达拉宫广场冉冉升起,现场观众高唱国歌;中央代表团向西藏自治区赠送习近平题词的贺匾;...
广深港高铁跨境客流突破两千万人...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广深港高铁作为区域互联互通的“黄金动脉”,持续释放发展活力。记者从深圳...
那英回应在非洲割水稻:上手才知... 8月22日下午,由湖南卫视和芒果TV联合制作的青春姐弟游学探访节目《花儿与少年·同心季》在长沙隆平水...
网红景区限时1分钟拍照?“强烈...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赞江西婺源篁岭景区推出的打卡点限时拍照措施,称其有效缓解了排队拥堵。 网友称,“篁...
看见五台山 凡人凡事|巡逻车变... 刘耀 金色五台山 近日,一面题有“疾驰送诊陈情暖 舒怀解困宇内扬”的锦旗,送到了五台山广化寺停车...
隆德:18℃清凉里的“康养密码... “隆德好不好玩?”“好玩!我要去吃隆德暖锅!” 近日,在宁夏隆德县龙珠山星空宿集如茵草地上,来自河北...
“以海为家” 到 “靠海兴业”... 中新网海南陵水8月22日电 题:“以海为家”到“靠海兴业”:海南疍家人的水上新图景 作者 孙艺菡 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