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青天”。中秋是一年之中普遍认为月亮最圆的日子,其实重要的不是月亮,而是在这一天,能够团圆。
前段时间,热播大剧《梦华录》在中秋时节呈现了一幅繁荣百姓安乐的天平盛世,中秋佳节时的汴京美景确实是有据可考。据史籍记载,宋代太宗时,正式确定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东京梦华录》中曾记录过北宋时期汴京中秋节的盛况,而《梦梁录》则记载了南宋临安中秋的热闹。都是源于古代人的对中秋节的重视是深在骨髓中。
然而,作为中华儿女中秋佳节不仅是传统赏月吃月饼的节日,而是深深根植于传统文化内涵的信仰,是千百年间国人祝愿和爱意的继承。
八月十五不冷不热、秋高气爽、夜空如洗,正是赏月好时节。在这个中秋我全家打算聚在一起到山上的民宿度过三天小长假。一是山上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如同世外桃源。二则山上秋高气爽,可以露营,自由地观赏月色繁星,静谧地享受团圆时光。
很多人说八月十五的月亮没有节后的第二天的圆,但是为什么都说中秋节这天的月亮最圆呢?在我看来,是因为在这一天能和自己思念的人在一起,所以一切在我眼中都变成了最美好的,因此月亮也最圆。
正如苏轼所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漂泊他乡思念亲人的游子们,用诗句和歌曲道尽人生悲欢。“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八月十五的那一轮圆月,数千年以来,温暖了无数游子漂泊的心,尽管我们都要经历人间疾苦,尝遍酸甜苦辣,但与家人团聚的片刻温情,总是能让人间烟火变得令人无比眷恋。
即使我们漂泊在天涯海角,但是这一份思念之情是相近而深切的。民宿比我想象的要有趣。老板非常热情,老板给我们送了很多礼物,由于他非常思念家乡于是把将中秋节的习俗带到了民宿中。
老板不仅教会了我们做豆腐皮的肉包,还邀请我们一同体验用宣纸画荷花。我家人提议把从家带来的习酒倒在墨里,代替水。这样画出的花也能沾染了酒的清香,为荷花添加一丝活力和贵气。
习酒,音如习旧,就是要我们不要忘记旧时的传统,不要忘记中秋寄予后人的深情和浪漫。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沉浸在手机电子产品的虚拟世界里,一家人缺少交流和沟通。节日变得没有灵魂,一切都抛诸脑后了。
然而它就是提醒人们勿忘想念,不要辜负周围的人。
古代游子没有机会在中秋时节与家人团聚,只能把思念之情寄托于明月,远在天边的人,虽不见故人归来,但是抬头看见明月一如看到思念的人。虽然我的荷花没有老师做得好,但是我还是打算画干了之后裱起来。
就如同怀念一位友人一般,将中秋这种美好的寄托在画上,使得它能时刻提醒我不要忘了珍惜身边的人,和与他们度过的时光。
要用心真切地感知生命和世界,充满热忱地面对生活,珍惜眼前人。这样才有岁月静好。
湖中泛舟观曳影
吃过饭后,老板带我们在山间民宿旁边的小湖里泛舟。波光粼粼,湖上起了微微的小风,又舒服又清凉。我们共租一辆小船,把带着点心和酒铺在船上的桌子上,伴着小风和夕阳在船上对酌,好不惬意。
天色已经开始暗淡,湖上的小灯亮了起来,再度灯火和月色的凉凉交融,小船在湖中游游荡荡。
我们在水波荡漾中体会团圆的欢乐,一口吃着用豆腐皮做的包子,再配上烤制的月饼,端起习酒,欢声笑语中一轮明月渐渐升起。远处湖中有个影子,在不断闪动,一会消失在湖面上,一会又再一次出现了。
联想起古代的神话故事广寒宫独留月兔在月中捣药,然而月兔却不甘心独自留下来捣药,于是偷偷跑到凡间游玩。那狡黠的影子就如同月兔,蹦蹦跳跳,一会出现一会又隐匿在平静的水面上,暗处嬉闹戏水,不想被人发现。
难怪古人想象力丰富,那影子极小,虚虚实实地看不清楚,不禁遐想,把他们想象成精灵和玉兔。在孤单的水面上陪伴自己,自己就不会那么孤独。
然而中秋节喝酒的习俗主要源于中秋神话故事,神话中中秋相配的是桂花酒,在嫦娥奔月的故事中,与嫦娥、玉兔同守广寒宫的吴刚一直在砍的是宫门前的桂树,月宫 常年有桂花飘落。
酒在中秋真的是不可少,古代人就有浊酒和清酒之分,其中上成酒被称为清酒,如摘天籁之菁华,色若晨露;人间甘酿,味比醪醇。
我们喝的习酒就非常不错,习酒就是这样的一坛清酒,不仅酒香醇厚,而且体现了君子之道和对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内涵的尊重。
习酒既有的工艺优势、独特工法以及一直坚持的纯粮酿造的基本法则,使习酒在酒业浮躁期能够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而且每一年都举办中秋露营的活动,与消费者产生充分互动,打破沟通壁垒,尊重地方口味区别,满足消费者不同层面的需求。
在适应消费者口味的前提下,让消费者认识到什么是真正健康的浓香型白酒,什么是健康理性饮酒,这也是习酒的社会责任。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碟当季的落花生,几块传统的桂花月饼,再配上一壶小酒,和父母家人月下小酌,对于平常百姓来讲这就是最平凡而美好的中秋愿景。
流觞曲水话诗情
店主的民宿里有很多有趣的设施,最让意外的是曲水流觞。曲水流觞是古代文人墨客喝酒游乐的一种游戏,游戏非常简单。
把酒杯放在弯弯曲曲的水中顺水漂流,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喝酒,并且需要赋诗一首,周围人来做点评。
曲水流觞缘起于古代风俗,古人喜欢在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时节于水边聚会宴饮,以祓除不祥。还记得语文课本《醉翁亭记》中所写: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是醉于山水美景和与民同乐之中。当中提到游戏就是曲水流觞,风雅至极,用酒庆贺来世间安好祥和之景,显出了太守的风流潇洒。
如今我真的见到这个游戏确实有点惊喜,跃跃欲试。于是我们叫来了老板和他的家人,我们两家人一起围坐在曲水流觞前面,当酒杯到谁那里就需要喝掉杯中的酒,但是我们就不会吟诗,于是用大冒险和真心话游戏代替。
借着节日和游戏来表达对亲人爱意,不必感慨人生若只如初见,只珍惜眼前,享受当下的喜悦和安乐,就是最为圆满美好的。
把酒当歌赏风月
在民宿外200米,山上有个人工平台,上面有个古代装饰的小亭子,于是我们打算晚上就在这里露营赏月。
我们准备了一些小菜,水果和月饼,在小亭子旁边搭起来一个帐篷和草席。我们用彩灯来装饰亭子和帐篷,跳动的微光就如小小的火焰一样温暖而富有生机。
民宿老板非常热情地拿出几瓶习酒,酒刚刚开了盖子,酒香就迸发出来,和山上的清新的香草融合在一起。
尝一口,润口腔,沁人心脾,香气弥漫在山间,就如同为此情此景蒙上了一层纤薄的仙气。
中秋当晚云开雾散,皓月当头,天空中还漂浮着几朵薄薄灰色的云彩,给月空盖上一层朦胧和神秘。我看过了三百余日的月亮,却没有和今天的一样的圆。
在山间借助着彩灯微弱的光,看着月光,静静地饮下一杯习酒,终于感受到了古人的诗情画意。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是呀,还记得,五代王仁裕所著的《天宝遗事》记载过:盛唐时节,唐玄宗曾经在中秋佳节,于宫中设中秋夜文酒宴,还特意熄灭灯烛,在月下对着一轮明月畅快地“月饮”。
蓦然回首,明月依旧,故人不在,多少千古英雄人物都付谈笑中。如今再看这一杯酒,就如韩愈在诗中写道:"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不考虑过去未来,就活在当下,把酒言欢,享受着岁月静好,平安喜乐。
如今人们生活节奏非常快,闲暇时间也都用来刷手机,玩电脑。忙碌而忽略了生活的本质,陪伴家人的时间是少之又少。
然而,工作仅仅是生活的一部分,千万不要忽略了其他乐趣,人生本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不必对所有的事情都抱有强烈的目的性,人的一生总有做不完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不忘初心,不要忘记工作只是为了更好地陪伴家人。
血缘亲情,最最珍贵,往后余生一定用心爱自己的亲人!
下一篇:第二届西藏文化艺术节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