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的工作内容和生活状态,挖掘他们在推动农村发展、服务农民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和优秀事迹,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悦学堂“乡村振兴,青春同行”社会实践团于2024年7月15日前往玉林市兴业县小平山镇开展走访活动。
第一站实践团来到宽畅村。在村委会的会议室里,实践团队与驻村书记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书记详细介绍了自己驻村以来的工作经历和心得体会,分享了他如何带领村民发展产业、改善环境、提升素质的故事。“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书记感慨地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心,更加明确方向。”
随后,带队老师及成员又前往金华村。书记热情地接待实践团队,并主动介绍自己与金华村结缘的历程。书记深知,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的振兴。因此,他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他建立了定期走访制度,深入了解村民的困难和需求,并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他们提供帮助。在他的努力下,村里的孤寡老人得到了妥善照顾、贫困学生得到了资助、医疗条件得到了改善……一桩桩、一件件实事好事让村民们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关怀。通过此次采访,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书记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责任与担当。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刻内涵,也为乡村振兴事业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旗帜。
最后,实践团队前往良民村采访。书记讲述了他在任期内如何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帮助村民种植高效益的经济作物,从而大幅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在谈到未来的规划时,张华书记满怀信心地说:“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家庭都能过上好日子。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乡村旅游,拓宽增收渠道。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乡村一定能够实现振兴。”书记的故事,只是千千万万驻村第一书记的一个缩影。
通过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的成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和困难挑战,还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他们纷纷表示,要将所学所得运用到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去,为实现乡村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作者 |罗心梦覃惠慧
编辑|戴昕怡
责编|廖春兰
初审|黄铃筎
终审|黎魏华吴仕蔓
你的每个点赞、在看,我都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