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期间,一封来自游客的感谢信在社交平台引发关注。信中,游客以真挚的笔触讲述了在云南临沧四日游中与导游杨泽恩的温暖相遇,盛赞其“用专业与热忱为旅程注入灵魂”,并称其为“临沧山水间最动人的风景”。这封感谢信不仅让杨泽恩的敬业故事走入公众视野,也让临沧市旅行社“以服务塑品牌”的理念获得广泛赞誉。
“跟随杨导的脚步,仿佛翻开了一部行走的临沧史诗。”感谢信中,游客这样描述杨泽恩的讲解。从佤族创世神话《司岗里》中人类诞生的传说,到茶马古道上马帮铃铛承载的商贸传奇;从傣族泼水节“滴水祝福”的深意,到现代生态茶园“林茶共生”的智慧,杨泽恩以学者般的考据与诗人般的语言,将临沧的历史文化脉络娓娓道来。
在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的翁丁村,他化身佤族文化讲述者,用刀耕火种的故事还原先民与自然共生的图景;面对千年茶马古道遗迹,他又以“活地图”的视角,带游客触摸石板路上深深浅浅的马蹄印。有游客感慨:“杨导的解说让风景有了温度,连一片茶叶都成了穿越千年的信使。”
情怀赋能:以热爱传递城市精神
“他讲述的不仅是风景,更是一座城的灵魂。”信中特别提到,杨泽恩始终以“临沧代言人”的姿态,将城市发展脉络融入导游词中。介绍“恒春之都”气候时,他引申至当地生态保护的创新实践;途经脱贫村寨时,他细数核桃、茶叶等产业如何托起乡村振兴的希望。
一位来自上海的游客表示:“临沧导游让我们看到,临沧的美不仅在山水,更在那些为家乡奋斗的人。他口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们对这片土地多了一份敬意。”这种兼具温度与深度的讲解,让游客从“旁观者”转变为“共情者”,也让临沧的城市形象更加立体鲜活。
以客为尊:职业精神点亮服务之光
旅程中最令人动容的,是杨泽恩对职业初心的坚守。第三天行程中,他不慎扭伤脚踝,却坚持忍痛完成全程讲解。游客回忆道:“他扶着栏杆一步步挪上车,转身却笑着提醒我们系好安全带;明明需要冰敷休息,却始终站在队伍最前方,声音洪亮如初。”这份“轻伤不下火线”的执着,让“金牌导游”的称号超越了专业范畴,更显人格温度。杨泽恩从业9年来始终践行“服务即修行”的理念,其连续五年蝉联客户满意度榜首的佳绩,正是对“把每趟旅程当作作品打磨”精神的最佳注解。
这封感谢信的传播,引发了业界对导游职业价值的重新思考。在旅游消费升级的当下,游客已不再满足于程式化服务,而是渴望更具文化深度与情感共鸣的体验。如杨泽恩这般“学者型”“情怀型”导游的涌现,正悄然重塑行业标准——他们不仅是路线的指引者,更是文化的解码人、精神的传递者。
临沧的山水因人文而灵动,旅途因匠心而温暖。当越来越多临沧导游以专业为笔、以情怀为墨,旅游业的诗与远方,便有了更动人的注脚。
来源:临沧奇创旅行社
温馨提示:如转载请注明“临沧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