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七十余载历史的“不灭印记”
——威远煤矿
我国陆地上第一个海相整装大气田
——威远气田
我省第一座采用现代冶炼技术炼铁的高炉
——威远钢铁
威远工业旅游频频“出圈”
这些历史的痕迹并未在岁月中湮没
而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
以全新的面貌陪伴着我们
威远穹窿地域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历史悠久,孕育了独具地域特色的“三威”工业文化历史遗产,以“威煤、威铁、威气”为代表的“三威”工业文明名扬巴蜀。2023年12月,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双试点”建议名单公布,威远“三威”工业文化连片区域入选特色区域试点单位。
出而游
游而学
今天威小妹给大家带来的就是
威远最富盛名、最具特色的
“三威工业游”
第一站
威远煤矿
威远煤矿始建于1940年7月,成立之初就肩负着支援抗战、发展后方工业的重任,为“川盐济楚”提供了大量燃料,矿工们为抗战捐献了大量资金,还为抗战大后方工业发展提供了原动力。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作为四川省四大煤矿之一,威远煤矿是省内重点冶金、化工、建材及机械制造企业的特供燃料单位和重要的能源基地。
由于煤矿资源枯竭,至2013年,开采了74年的威远煤矿,完成其历史使命正式关闭。
如今的威远煤矿工业遗产群位于威远县山王镇威煤社区,景区以威远煤矿工业遗址作为核心吸引物,主要旅游资源是以威远煤矿工业遗址为核心的人文遗迹旅游资源。规模宏大的工业广场,铭刻的是威远煤矿“不灭的印记”。
威远煤矿工业遗产群2021年12月认定为第四批四川省工业遗产名单,由于原真性、集中度、完整度较高,加之威远独有的穹窿地貌,吸引了省内外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第二站
红村石油会战旧址
红村石油会战旧址位于威远县新场镇,属于物质类文化遗存亚类历史事件发生地类型。1964年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队在威远发现天然气藏,引起国家石油部的高度重视。
“三线建设”战略实施后,四川“石油大会战”指挥机关从成都迁到威远新场红村,红村“石油会战”在党和国家的重视支持下取得了突破成果,发现了我国陆地上第一个海相整装大气田——威远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达400亿立方米。
1976年,产气量达11.57亿立方米,最高日产高达373万立方米,是当时全国产量最高的单一气田,书写了四川油气区向川内重要工业城市大规模供应净化天然气的历史。
第三站
威远钢铁厂旧址
威远钢铁厂旧址位于威远县连界镇,是近现代工业遗产类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929年,是我省第一座采用现代冶炼技术炼铁的高炉,现存民国时期烟囱以及高炉遗址,该冶炼场从1929年建设直到现在,发展过程连续,设备保存完整,其发展的历史可以展现我省工业炼钢技术发展的脉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不可多得的工业遗产。
基于川威钢铁工业资源建设而成的川威工业研学旅行营地,可实景参观钢铁生产工厂、电力发电厂、钒钛生产指挥中心等工业场景,有着强烈的视觉震撼,给人沉浸式的生态体验。
川威工业研学旅行营地立足“工业+研学”模式,依托威远百年工业历史和川威余热发电厂,打造四川省第一个、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工业主题研学营地,开发工业研学营区、运动营区、生态营区三大研学营区和绿色制能、大国冶金、三线传承、生态社会四大课程体系,建成了电力梦工厂、手工创作教室、咖啡厅、文创中心、文创书屋等项目。
认知拓宽
沉浸体验
一场旅游带你开启一场跨越时空之旅
在历史的缝隙中
重新窥得威远过往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