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
将于7月19日正式向公众开放,
来自埃及的788件珍贵文物
亮相上海博物馆。
这是近20年来埃及在世界范围内
举办的最大规模出境展之一。
↑7月17日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南门拍摄的美内普塔站像。该像高2.4米,重2吨多,这是上海博物馆首次把文物展品放在室外展出。
由中方学者担纲策展的此次展览
全面解读古埃及文明
并呈现中埃联合考古的最新成果,
展现两大文明古国的
文明互鉴、美美与共。
↑7月17日,观众在“图坦卡蒙的时代”展区参观埃赫那吞半身像。
↑7月16日,一名女子在媒体预展上拍摄佩德阿蒙的彩绘人形棺。
↑7月16日,一名记者在媒体预展上拍摄男孩木乃伊面具。
↑7月17日,观众在媒体预展参观。
展览分为“法老的国度”
“萨卡拉的秘密”
“图坦卡蒙的时代”三个板块。
展品包括图坦卡蒙等法老雕像、
来自重要考古遗址的彩绘木棺、
动物木乃伊等新出土文物……
一个展览,
讲述了一部浓缩的古埃及文明史。
↑阿蒙荷太普一世碑
↑哈特谢普苏特跪像
↑舍本索普度特塑像
↑阿蒙纽特纳赫特彩绘人形内棺
值得一提的是,
展览还将被誉为“永恒之地”的
埃及萨卡拉地区最新发现纳入其中,
集中呈现了
近年来中埃联合考古的重大成果,
400余件萨卡拉最新出土的文物
实现“世界首展”。
↑这是7月17日在“萨卡拉的秘密”展区拍摄的中埃联合考古项目对人形木乃伊木棺进行数字化扫描的研究成果。
↑7月17日,观众在“萨卡拉的秘密”展区参观。
↑7月17日,观众在“萨卡拉的秘密”展区拍摄巴斯泰特立像。
从尼罗河畔到黄浦江畔,
这些精美绝伦的文物跨越八千余公里,
首次以包机方式沿开罗-上海特批航线
运抵中国。
↑6月中旬,埃及文物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供图)。
↑6月17日,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萨卡拉考古遗址的彩绘人形棺开箱亮相。
↑6月17日,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来自埃及国家博物馆的埃赫那吞半身像开箱亮相。
此次展览95%以上的文物是
首次来到亚洲,
这背后是多方的共同努力。
展览由上海博物馆、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联合举办,
中国国家文物局、埃及旅游和文物部共同指导。
↑5月23日,在位于埃及首都开罗的埃及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一件木乃伊棺盖进行检查。
为确保这些珍品能顺利赴华展出,
上海博物馆派出了一个6人团队
赴开罗进行文物点交。
从5月19日至6月9日,
点交团队马不停蹄地工作,
完成了参展文物的清点和打包装箱。
↑中埃工作人员共同进行清点、打包装箱等工作。
↑7月16日,一名女子在媒体预展上参观女性木乃伊面具。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
一场精彩纷呈的展览,
架起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见证着中埃携手共赴文明之约。
———镜头对话———
———编者按———
镜头连接时空,影像对话世界。“镜头连中外”以镜头为媒,影像为记,透过摄影记者的视野沟通中国与世界,呈现多彩的文明交流画卷。
策划:王建华 支林飞 杨金志
统筹:伍婧丹 刘颖
摄影:刘颖 卢哲 隋先凯 姚兵
编辑:李任滋
视觉设计:崔文
新华社摄影部 上海分社 中东总分社 联合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