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1945年的敦煌,在那里,有一群人为了保护敦煌石窟艺术常年扎根在那里,在当地的敦煌研究所工作,而董希文就是其中的一名工作人员。
这一年的4月19日,董希文的师母陈芝秀说她身体不适,要去兰州看医生,在老师——敦煌研究所所长常书鸿忙于工作、无暇抽身的情况下,董希文送她进城坐车,与她同行去兰州的,还有一位叫赵忠清的工作人员。
陈芝秀走后几天没有音讯,常书鸿心里也不免惦记。这天下午五点钟,他结束了洞窟里的工作,和董希文结伴回去,两个人一边走一边聊天,就聊到了去看病的陈芝秀,可以看出老师常书鸿对妻子的牵挂与担心。
等回到住所,董希文左思右想,还是拿着一沓信到了常书鸿的面前:“老师,您宽宽心,我想师母回不来了!”
常书鸿一听这话急了,连忙拿过来那一沓信拆开来看,这些信都是陈芝秀写的,内容都是联系私奔出走的事情。她与谁私奔呢?其实就是和她一同走了的赵忠清。
陈芝秀缘何要借外出看病为由私奔?说来其实话长。
本来,在来敦煌之前,常书鸿与陈芝秀是留法的艺术家,他们曾一道留学法国,一个学油画,一个学雕塑。而且,常书鸿的多幅画作还得了艺术大奖,在法国也声名鹊起。能在法国巴黎这样的艺术之都占有一席之地,是很多艺术家梦寐以求的,但是,让陈芝秀不满的是,常书鸿却在这时决定回国到敦煌保护壁画。
陈芝秀喜欢繁华精致的生活,自然受不了敦煌寂寥粗糙的日子,但她和常书鸿也是自由恋爱走到一起的,同时还有了一双儿女,基于这些,她还是妥协,跟着他到了敦煌。
但终究,这里无尽头的苦日子,让陈芝秀日渐崩溃了,而老乡赵忠清到研究院工作,给了她新的希望。在平日的接触中,赵忠清与陈芝秀产生了私情,她本就厌倦了这里的日子,而赵忠清还提出带她离开,去过新的生活。
这对陈芝秀是极大的诱惑,尽管女儿才14岁,儿子才4岁,她还是狠下了心,暗中联络起了与赵忠清私奔的事情,她写的这些信,都交给了当地的徐喇嘛。而这一切,埋头工作的常书鸿一无所知,董希文却发现了端倪,但出于谨慎,他没有敢妄言胡说,万一事情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呢?
等到陈芝秀走了几天没有消息,董希文见老师也担忧着,便特意到了徐喇嘛那里,给了他些钱,拿回来了陈芝秀写的一沓信,这才明白她是真的与赵忠清私奔了,这才把信交给了老师,常书鸿看到这些信的时候,一下子气得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而过了一会,他又急急牵出了一匹枣红色的马,骑上就狂奔而去,他这是要去把妻子追回来呀,但她已经走了好几天,还是坐车去的,可想而知,追是追不回来了。
结果,追到了玉门,常书鸿就坠马昏迷了,幸得一个老工人发现,才让人把他送回了敦煌,等他清醒过来,才从董希文的口中得知,陈芝秀刚刚登报宣布与他离婚了……
常书鸿曾说:“在子女的哭叫声中,我开始默默地承受着这意想不到的打击。不能走,再严酷的折磨也要坚持干下去!”
从那以后,常书鸿便带着一双儿女在敦煌继续生活、工作,最终他也获得了“敦煌守护神”之称。而陈芝秀,后来并没过上想要的生活,建国以后,曾当过国民党的赵忠清被捕入狱不久病逝,陈芝秀改嫁了一个工人,日子清苦得很……
图片参考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