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菇爽滑鲜香、草菇嫩滑清香、杏鲍菇菌肉肥厚、茶树菇炖鸡汤醇厚美味……所谓“山珍胜百味,一口尝尽鲜。”
菌味中藏着山野的秘密,诱人菇香从粤北飘来。在韶关市曲江区的种植基地里,连片的食用菌正在茁壮成长。
杏鲍菇菌肉肥厚,质地脆嫩,特别是菌柄组织致密、结实,且菌柄比菌盖更脆滑、爽口,被称为“平菇王”“干贝菇”。(图源:韶关发布)
近年来,韶关曲江凭借优异的自然条件,发展食用菌产业,创建了广东省首个且产业链完整度最高的食用菌产业园。
据了解,曲江真姬菇、曲江茶树菇和南华草菇已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始兴香菇、南华草菇入选广东省区域公共品牌,南华草菇入选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
食用菌成了韶关市曲江区的特色品牌名片,也是其产业振兴事业中“挑大梁”的重要角色。
镇镇有特色
共同点是:都很好吃
“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喝菌汤”。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是增强免疫力的佳品,深受人们喜爱。
数据显示,我国菌类年产量在全球占到七成以上,是全球最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国和消费国。
食用菌在韶关种植历史悠久。(图源:韶关发布)
2019年,韶关市成功获批创建首批首个食用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曲江区食用菌产业园以白土镇、大塘镇、马坝镇为核心,总面积509.5平方公里,食用菌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年产量5万吨以上,年产值约9亿元。
目前,食用菌产业园已然成为推进乡村产业兴旺、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平台。
曲江区食用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图源:韶关发布)
毛巍东是大塘镇汤溪毛屋村的农民,家中4口人长久以来一直坚守在田间地头,默默耕耘。
然而,传统务农方式带来的经济收入不尽如人意。转机出现在2022年底,那时,经过乡镇政府的积极引导和鼓励,毛巍东决定尝试新的种植方式。
他试种了约2万棒的作物,结果喜获丰收,收入达到了约3万元。这次的成功让毛巍东看到了希望,他决定在2023年进一步加大种植规模。
“好政策让我们打破传统务农方式的束缚,经济收入稳步增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了!”毛巍东一边给菌棒注水,一边感叹道。
产业园中种植着多品种菌菇。(图源:韶关发布)
如今,食用菌产业在曲江区各镇村遍地开花,各具特色。
樟市镇发展“光伏+农业”一体化项目,使菌菇在光伏板下通风、遮阳、恒温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实现板上“借光生金”、板下“绿色种养”,构建“菇光互补”新模式;
白土镇则依托“生产+加工+科技+品牌+流通+休闲旅游”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实现综合年产值10.58亿元,带动镇内及周边农户5000余人就业,并在今年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立项名单;
白土镇风光。(图源:韶关发布)
大塘镇联合韶关学院打造赤松茸产业示范基地,年产值可达750万元;
赤松茸,又名红球盖菇,其色泽赤红,肉质细嫩,盖滑柄脆,清香可口,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图源:韶关头条)
马坝镇的茶树菇标准化大棚已投产,年产量约2000吨,年产值预估2500万元;
沙溪镇多个村委共同建设黑皮鸡枞菌规模化种植基地,助力各村集体平均年增收3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100多人就业……
黑皮鸡枞菌。(图源:曲江广播电视台)
多方联动
更多人一起种菇菇
近年来,韶关市推动食用菌产业升级,采用“政府扶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模式。
曲江区的食用菌产业园吸引多家企业入驻,彼此优势互补、强强联手,形成了从菌种研发、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
例如,有企业采用“集中生产制种,分散管理出菇”的模式,统一提供菌种、开展现场常态化技术培训,每年收购农、林下脚料数万吨,切实降低农户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收益。
工作人员正在对食用菌采收、入库。(图源:南方杂志)
在企业和种植大户的带领和帮助下,农户们纷纷参与食用菌种植加工产业,实现增收致富。
“在食用菌基地上班,每个月能拿到三四千元左右。离家近,方便平时照顾老人小孩,比外出打工好很多。”某食用菌基地采菇工人说。
工作人员正在照顾食用菌。(图源:韶关头条)
产业发展升级离不开科技支持。产业园与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支撑专家团队合作,食用菌种植过程变得更现代化了。
“那边灰褐色伞盖的是真姬菇,种植的温度和湿度都要精准控制;这种通体雪白的是白玉菇,培养的前中后期温度都有不同的要求。这些小‘菇’娘个头虽然不大,但很矜贵的。”相关生物科技公司的技术总工介绍道。
食用菌种植由传统的棚栽培养向工厂化、标准化全面转变。(图源:南方+)
同时,产业园与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科研院校合作,为食用菌产业健康稳步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多方联动协作,形成了“公司+科研+基地+农户”模式,这不仅让曲江食用菌产业实现了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流水线上,工作人员正在打包食用菌。(图源:南方杂志)
家乡的味道
想让更多人知道
“预制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8.4亿元,食用菌年产量达5万吨,主要品种的种植规模及产量占全省60%的市场份额……”产业园主要负责人介绍。
这意味着,曲江食用菌在全链条发展上,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食用菌的鲜香,是家乡的味道。近年来,韶关市致力于讲好韶关饮食文化故事,借助食用菌、竹笋等特色农产品优势,精心打造“韶州家宴”食用菌预制菜品牌。
相关企业开发了清水杏鲍菇片、小菇酥、三鲜菇饺、香酥海鲜菇等多元化美食。
“以草菇为例,对鲜的要求很高,从采摘到食用最佳时间不超过24小时。开发草菇预制菜,可以让更多远方的消费者享受到华南草菇的鲜美。”农副产品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菌菇水饺。(图源:南方+)
跟食用菌有关的美味做好后,怎样快速送到更多人手中呢?
2022年7月25日,中国(广东韶关)RCEP食用菌国际采购交易中心于在曲江区揭牌。
通过国际采购交易中心,韶关市紧抓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带来的重要机遇,以韶关配送中心为基础,积极开展农业国际合作,推动食用菌和预制菜等产业提质升级。
目前,曲江的食用菌产品已畅销东南亚市场,越来越多海内外消费者尝到了韶关食用菌这一口鲜。
一口菌,一味鲜。
韶关食用菌产业不断升级,食用菌在星罗棋布的菌棚里茁壮成长,撑开朵朵伞盖,闪烁着活力的光泽。而这,也是粤北山区农业振兴发展的希望之光。
来源:南方杂志(文:陈冰青)
编辑:白
封面图源:小红书@好吃的都到碗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