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景区门票预约制度逐渐普及,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产生的新问题也不容忽视:网络预约难、现场预约窗口关闭、“黄牛”高价倒卖门票等。
6月20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关于提升暑期旅游景区基本服务质量 践行文明旅游的倡议》。其中提到,为持续提升旅游景区基本服务,除故宫、国博等旅游景区和对外开放单位外,北京市旅游景区已全面取消预约要求。
消息发布后迅速登上热搜,受到网友关注。
不少网友表示赞成,并希望全国推广。
也有网友表达了疑虑,“取消预约后,会不会出现到现场后因为人太多,白跑一趟的情况?”
还有网友表示,希望故宫也取消预约。
专家:当前旅游景区景点等
并没有供不应求
预约制推出的初衷,是为了限制客流量、提升游客体验,然而随着各地景区纷纷采取实名预约,不顾及现实情况,反而给游客带来了并不友好的体验,也让实名预约多被诟病。
光明日报曾报道,来自湖南的黄苏芮为了抢故宫博物院的门票,每天晚上临近8点都守在手机旁,这让他感到十分头疼,“故宫是提前七天放票,但我连着抢了好几天都没有抢到,几乎都是秒空”。
在部分景区门口,甚至有大量游客被拦在了门外,很多从外地来的中老年游客并不知道需要提前在网上预约买票,到了景区才发现没有当日票。“现场的票很少,根本排不到,大老远来了却只能遗憾而归。”一位游客这样说道。
另外,抢票难,催生了“门票代抢”业务。游客无奈开始从各种渠道找“黄牛”代买门票。“我想带小朋友到湖南博物院参观,但是免费票自己根本抢不到,我是在网上找人代订的,花了一百多元。”一位浙江游客董女士说。
各种抢票软件也“应运而生”,有些“代抢”团队使用的电脑技术、外挂,比普通游客的手速快得多,进一步挤占了购票通道。一些无需实名制预约的景区,更是被“黄牛”大量囤票,无疑使普通游客预约门票的难度进一步增加。
据澎湃新闻报道,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总体上来讲,当前旅游景区景点、度假区和文博场馆,并没有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的景区景点、度假区、文博场馆是不需要预约的,但对于头部热点的景区景点、文博场馆又是需要预约的。“还是要在详细评估的基础上,不要‘一刀切’。即使预约也要精细化,把最大的方便让给老百姓。”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叶凌波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介绍,景区预约,来自《旅游法》第四十五条,是一种对景区接待旅游者的数量进行控制,防止景区接待旅游者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的方法。“2019年底新冠疫情暴发后,许多景区都将预约制度升级为实名制,可以在疫情发生时迅速确认风险人群,实现精准防控。从这一点看,随着疫情防控的降级,旅游景区实名预约的前提其实已不存在。”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澎湃新闻、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