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到自然醒”的松弛感、“最抚凡人心”的烟火气、“土得掉渣”的农家饭......相比人潮涌动、价格飞涨的热门城市和景点,可以“说走就走”“不挤不贵”的小县城乃至小乡村,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事实上,小城市在今年清明假期就已经刷新了一波“存在感”——据文化和旅游部此前统计,假期游客量涨幅超过50%的目的地城市分别为泰安、淄博、天水、开封、景德镇。五一假期,更具性价比的小城市、县域和乡村旅游因“反向游”“捡漏游”也增长强劲。前不久的端午节假期,许多小城小镇将以各类民俗体验活动,吸引更多周边城市游客前来“短途游”。这波“反向旅游”是机遇也是挑战,小城该如何接招?
01
“县域旅游”为何受欢迎?
旅游需求的转变:
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去探寻小城之美、挖掘小众景点,与那里的文物古迹邂逅,尝一尝独特的地方美食,获得松弛感和个性化满足。
人们走进乡村,亲近自然、体验民俗、品尝“土”味,充分感受多彩的乡村慢生活。
比较优势带来竞争力: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通达的交通、便利的住宿等,有效提升了县域承载力和旅游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行体验。
广袤乡村张开双臂欢迎四方来客,乡村旅游产品越来越丰富、体验越来越多元。
02
“县域旅游”的正确打开方式
1.要持续擦亮特色,培育个性化、差异化旅游品牌
山东淄博烧烤、贵州“村超”联赛、甘肃天水麻辣烫等,都是凭借特色吸引游客。
在浙江金华磐安县尖山镇乌石村,人们以千年不化的黑色火山石构筑外墙,房子外观典雅古朴、室内冬暖夏凉。当地村民持续挖掘乌石建筑居住舒适的比较优势,做大了特色农家乐产业。
2.涵养生态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好生态优势
在海南五指山市毛纳村,泡出“琥珀汤、奶蜜香”的大叶红茶,备受游客喜爱。不伐木,而是在林下套种;不喷药,而是安装防治虫害的茶蚕诱捕器。以生态技艺做绿色产品,让大叶红茶赢得口碑、名气渐长。
在广西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村民们齐心协力,通过修复青山、涵养水源,保持生态梯田美景,发展起红瑶梯田景观旅游产业,原本贫穷的小瑶寨,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
3.要为游客打造更多深度体验场景
不少县城安排非遗体验、乐队表演、戏剧巡游、博物馆夜场等活动,让游客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深度体验当地风俗文化。
过去,由于交通闭塞,海南万宁田新村的村民多以捕鱼、务农为生。随着冲浪运动在万宁兴起,世界各地的冲浪爱好者来到田新村。海滩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冲浪板,村里也办起了冲浪俱乐部、民宿和餐馆等。
03
小城如何实现“长红”发展?
看似偶然火爆的县域旅游,实则是厚积薄发。
200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县域旅游和旅游小城镇建设。
2007年,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发布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提出积极探索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和富有特色的小城镇旅游目的地发展模式,建设一批旅游强县和特色旅游小城镇。同年,我国命名首批17个“中国旅游强县”。
进入新时代,我国旅游业加速发展,旅游业全面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与经济发展和大众需求同频共振。
全国A级旅游景区的县域覆盖率由2012年的73%提升至2023年的93%,旅游景区有力支撑旅游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
《全国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3》显示,2022年,全国1866个县域旅游总收入平均值为30.45亿元,接待游客总人数平均值为375.97万。其中,旅游总收入超过200亿元的有18个县,100亿元至199亿元的有83个县,50亿元至99亿元的有242个县。大部分县域还都是旅游小县,旅游富民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只有充分挖掘自身特色,科学规划文旅产业,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接待服务水平,注重生态文明保护,小城文旅发展才能“长红”。在文旅规划、运营管理、品牌营销等方面,巅峰智业立足于对文旅行业的专业深度洞察与深耕行业23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可为您提供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线上线下一站式解决方案。
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小城市能出彩出圈,与大城市一起点燃文旅消费热情,更好满足游客需求。
END
来源:巅峰智业。只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