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吉林大学法硕学费的调整引发了广泛讨论。学费从原来的1万元涨至2.4万元,让不少准研究生感叹,“读研真的就这么贵吗?”
读研期间,除了要交动辄上万的学费之外,补助也很低。不过,即便补助低,至少读研期间吃饭和住宿都是便宜的。可是,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院校不提供住宿了。
随着高校扩招硕士研究生,住宿资源愈发紧张,宿舍成了稀缺资源。而这两年打底的租房费用对于不少同学而言,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读研就是“付费上班”?
关于研究生不提供宿舍,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学校不是“老妈子“,不需要为大家负责,研究生们应该自己的生活自己负责。
也有的人认为,高校的这种做法是在和国外接轨,国外高校硕士都是自己租房子。
高校不提供宿舍,最直接的影响是对研究生们经济压力的增加,对于大多数的普通学生来说,住宿费用可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有的同学把读研期间收入支出情况算了一笔账,笑称读研完全就是“付费上班”。
虽然也有的人认为自己租房会更加自由,吃饭、学习不受舍友的影响,但学校附近租房简直太贵了。
良好的住宿环境是学习和科研的重要保障,之前各个院校仅是非全日制专业不提供住宿,但随着专硕的扩招,越来越多的高校不再提供专硕宿舍。
很多时候,我们择校的时候重点考虑的是个人能力、专业匹配度、备考难度等,不太关心住宿的情况,但如果确实有经济压力,或者想要保证较好的学习效果,是否提供宿舍的问题也一定要关注!
具体哪些院校不提供宿舍呢?和小晴一起接着往下看。
2024不再提供研究生宿舍的院校
清华大学:因学校学生宿舍资源紧张,定向就业类别(不转档案)硕士生不安排学生宿舍住宿。
北京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人事档案不转入该校的研究生、已明确由院系安排或协助安排住宿的研究生,学校不安排住宿。
北京林业大学:全日制研究生除京内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外,学校均可统一安排住宿,并根据住宿条件收取住宿费。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校不安排住宿。
北京理工大学:录取为全日制125100工商管理以及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不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强军计划)的考生,不提供宿舍。
北京师范大学:定向就业的北京地区硕士研究生不解决住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于全日制定向就业录取类别的研究生以及非全日制研究生不提供住宿。研究生校外培养期间,学校原则上不提供住宿。
华北电力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二年级参加专业实践,不安排校内住宿,三年级在学校安排住宿。住宿费用自理。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校不安排住宿。
中央戏剧学院:2024级全日制(学术型和艺术硕士)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昌平校区安排住宿(北京生源不安排住宿),费用自理(按照国家标准收取)。2024级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院不安排住宿。
南开大学: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提供住宿。
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非定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制内提供住宿,全日制非定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提供第一年校内住宿;其余由各院系和实习实践单位协调解决。除专项计划外,全日制定向研究生不提供校内住宿。非全日制研究生不提供校内住宿。
复旦大学:从2019级开始,除专项计划外,学校不安排专业学位硕士生在校内住宿,学生原则上需自行安排住宿。学校将协同相关院系努力拓展校外住宿资源,协助全日制学生以社会化方式解决住宿需求。
同济大学:录取类别为非定向就业的研究生可以申请住宿,“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定向就业研究生可以申请住宿。其他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的研究生不可以申请住宿。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方式为定向就业,人事关系和人事档案不转入同济大学,在读期间不参加上海市大学生医疗保障,学校不安排住宿,毕业生不纳入就业计划。
南京大学:2024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学校不提供校内住宿,学生需自行安排住宿,学校给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适当的交通补贴。
厦门大学:被录取为非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硕士研究生除外),学校不予安排住宿。
凡事都有两面性,学校不提供宿舍,往差了看,确实增加了我们读研的经济成本,甚至通勤的时间成本。但往好了看,租房本身就会有很多“坑”,读研期间没有宿舍,也可以直接提前积累租房经验了,毕业后适应社会变得更加轻松。
对于2025年考研的同学来说,如果学校不提供宿舍,需要在择校时特别关注这一问题。此外,可以咨询已经在读的学长学姐,获取更实际的建议。额外的住宿和通勤费用会增加经济负担,但这也可能减少一些竞争压力,特别是对于在高生活成本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的名校。
面对这种情况,同学们可以考虑合租以降低成本,或者重新评估其他提供住宿的学校。重要的是,要灵活应对,不要因为住宿问题而影响备考信心,及时调整计划,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