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上午,广州市老年干部大学“红棉学堂”文史深研班特邀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秦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锁强讲授《最早的岭南——考古发现的广东远古历史》,与学员分享磨刀山遗址、青塘遗址的考古故事,一窥广东在远古时代的历史图景。
刘锁强,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秦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暨南大学研究生校外导师,专注石器研究、史前考古、田野考古、岭南先秦考古领域,长年奋战在广东田野考古一线,取得一系列突破性学术成果。主持发掘的郁南磨刀山遗址项目荣获“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田野考古奖三等奖”,英德青塘遗址项目分别荣获“201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2018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英德岩山寨遗址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果。
讲座开始前,广州市老年干部大学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为刘锁强同志颁发了学校“客座教授”聘书。
马坝人的发现及其考古价值
1958年6月,韶关市曲江县狮子岩洞穴内发现古人类头骨化石。测年数据为距今12.9 ±1.1、12.9±1.0万年。马坝人化石包括额骨和部分顶骨、右眼眶和鼻骨,中年男性个体,处于早期智人阶段。马坝人化石为目前学界公认广东年代最早的古人类化石,其发现填补了华南古人类进化系统的空白。
然而,“马坝人是广东最早人类”的历史,在半个世纪后被改写。
磨刀山遗址的发现及其考古价值
2014年4月至8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对磨刀山遗址第1地点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平方米,出土近400件石制品。
磨刀山遗址位于广东云浮郁南县河口镇和都村,是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也是“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科学研究计划的重点推进项目。它的发现,填补了广东旧石器时代的文明空白。
该遗址是迄今广东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存,将岭南地区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大幅提前,将“最早的广东人”的历史向前推至距今60万—80万年。为研究东亚、东南亚早期人类起源与迁徙历史提供了重要新材料。
磨刀山遗址成就了文化意义上的“最早的岭南”,同时也具有区域性和国际性意义,因此磨刀山遗址不仅是广东的磨刀山,更是中国的磨刀山,世界的磨刀山。
青塘少女的发现及其考古价值
青塘遗址是岭南典型的新旧石器时代过渡阶段洞穴遗址,由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发掘。2016年至2018年,刘锁强和他的团队在青塘遗址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做了54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在黄门岩1号洞发现墓葬一座,出土人骨化石一具,测定年代为距今1.35万年,被确认为中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可确认葬式墓葬。
这具人骨化石呈蹲踞葬式,除头骨与左侧部分缺失较为严重外,右侧上下肢骨、脊椎与骨盆等保存情况较好。其身下垫有石块,身旁摆放一枚骨针,推测可能为随葬品。后续研究表明,这是一位13岁至18岁之间的女性,身高1.45米至1.5米,考古专家们称她为“青塘少女”。蹲踞葬式和随葬品表明当时的丧葬行为已经具备一定的仪式,人类已经有了明确的生死观念并且出现了原始的宗教信仰,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复杂程度。
“青塘少女”的发现不仅改写了史前墓葬的相关时间记录,对原始宗教信仰的出现、东亚—东南亚现代人扩散和体质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刘锁强专家从马坝人的发现引入考古话题,对磨刀山遗址、“青塘少女”的发现、发掘、专家论证、考古意义和历史价值以及磨刀山遗址、“青塘少女”对岭南地区、中国以及世界古人类发展史产生的深远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他认为,从磨刀山、马坝人到青塘,构成了文化意义上“最早的岭南”。这些远古时代的遗存作为广东最早的考古发现,实证百万年人类史,开启一万年文化史,孕育五千年文明史;岭南远古历史的源远流长,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延续性、统一性、创新性等突出特质;这段从直立行走到史前革命的漫长历史,既有岭南本土文化传统的先声,也有东亚—东南亚区域文化交流和早期人群扩散的线索。
刘锁强专家的生动讲述仿佛让现场人员穿越时空,来到远古时代,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的智慧与匠心。刘锁强专家向大家展示了考古学在揭示历史、传承文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中的重要作用,让大家在感悟考古和文物魅力的同时,感受文物的生命轨迹,触摸历史的脉络,增强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激励大家共同守护好广东的历史文化根脉,共同书写中华文化的辉煌篇章。
刘丹:“考古发现”是一个常人很难聊起的话题,今天听刘所长介绍了磨刀山与青塘遗址的挖掘过程,通过他们考古团队的发现填补了早期岭南人类的文化与生活的方式的空白,感觉十分过瘾。也让我对考古工作和考古学者产生肃然起敬的好感。预祝刘所长及他的团队在不远的未来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再次来广州老年大学与我们分享!
曾建芳:今天通过聆听刘所长的讲座,填补了自己在考古知识点的空白。从刘所长对岭南磨刀山、马坝人、青塘的一系列考古情况介绍中,我既了解到了那一段人类“儿童”历史进程,好像面前打开了一幅人类迁徙的壮观画卷,找到了记录人类延续的线索……感恩老年大学提供的学习机会!
郭健:今夭的课中,刘所长为我们科普了广东远古考古发现知识,填补了我们许多人的考古知识空白,丰富了"我们从哪里来”的知识点。没想到近年来广东磨刀山遗址、青塘遗址的考古发现,对研究我国仍至东南亚远古人类历史具有这么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没想到南粤远古先祖的一些饮食习惯在当代广东人的饮食习惯还能看到它的影子。感谢刘所长的授课。
庄红宇:今天聆听刘锁强所长”最早的岭南,考古发现的广东远古历史”的精彩讲座,受益匪浅。刘所长从磨刀山、马坝人到青塘,讲述构成了文化意义上“最早的岭南”,广东最早的考古发现,实证百万年人类史,开启一万年文化史,蕴育五千年文明史;岭南远古历史源远流长,深刻体现中华文明延续;通过挖掘出来的文物发现原来广东人喜欢煲汤和美食在一万年前就有的基因。我之前看过《如果文物会说话》《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对考古和文物有粗浅的认识,考古研究对社会、国家的贡献是巨大而深远的。为考古学家付出艰辛努力和默默奉献精神点赞!
关小紅:刘所长的讲座后刷新了我在考古知识上的认知:之前只知道百越在岭南生活,再往前就没有了解了。同时也感谢一代一代的考古人,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才为我们还原了历史的真相。
吴永权:在今天的“红棉课堂”上,年轻睿智的考古专家刘锁强所长给我们解读了一万多年前的岭南远古史,介绍了近年来广东考古工作的重大发现及研究成果,令我们很长见识。以前我总以为岭南人的远祖是马坝人,但今天讲座介绍的2014年发现的云浮磨刀山遗址,改变了我们对广东远古历史的认知,磨刀山人延长了岭南古代社会及文化历史的长度。随后介绍的英德青塘遗址,使我们看到了我国目前考古发现中年代最早的、可确认墓式的墓葬,这的确令我们岭南人后裔因此增添了自豪!最值得我们敬佩的是辛勤的考古工作者,他们常年在野外工作,日晒雨淋,餐风沐雨,在泥土石头里寻找重大的考古发现,为祖国的历史宝库淘金!希望老年大学创造机会,组织红棉学堂的学员走进考古研究所及其现场,亲身体验和感受考古工作者的苦与乐。
嫣红:今天听了刘所长的课,对近年来广东的考古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磨刀山,青塘遗址的考古发现,让人们了解到最早的岭南,人类从直立行走到史前革命,都有岭南人的先声。多谢刘老师的科普,感恩老年大学的教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