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围绕中欧班列开行成效、节假日旅游列车开行情况等重点工作,在省部级以上媒体刊登各类报道52篇(条),其中中央级43篇(条)。
1
6月7日、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正点财经》刊登《端午假期将至 全国铁路明日预计发送旅客约1700万人次》,报道了新疆铁路针对阿勒泰地区旅游持续升温的实际,在节日假期期间加开旅游列车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开行南北疆旅游专列,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措施,方便旅客坐着火车畅览大美新疆。
2
6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第九万列中欧班列开行见闻》,报道了新疆铁路通过换轨、核对信息、边检查验等一系列流程保证第9万列中欧班列X8157次列车顺利出境,奔向欧洲。如今,霍尔果斯口岸中欧班列开行数量持续增长,每天有20列以上中欧班列经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出境或入境中国,辐射境外18个国家、46个城市和地区。
向上滑动阅览
5月25日,瓦蓝瓦蓝的天空下,中欧班列整装待发。8时40分,一声汽笛鸣响,第9万列中欧班列X8157次正式发车,奔向欧洲。
以9万列为标志,中欧班列运行总里程已超7亿公里,联通境内122个城市,连接亚洲11个国家超100个城市,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3个城市;运送货物超870万标准箱、总货值超3800亿美元。
横贯亚欧,川流不息。从第9万列中欧班列的多道工序中,可以感受这支“钢铁驼队”的实力与魅力。
坐标:西安国际港站
工序:集结货物
“远至日本、韩国等国的企业,近至邻近的企业,都通过中欧班列发送货物”
西安国际港站,全国中欧班列开行量最大的车站。2023年,从这里发出的中欧班列超5000列。
开车驶进港站,500多个足球场大小的场站内,满眼皆是五彩斑斓的集装箱。港口大门处,等待装卸货物的卡车排起长龙;更远处,等待装运的汽车排列成巨大的方阵,颇为壮观。
“X8157次班列上的货物,就在这里集结。”作为第9万列中欧班列的货源组织单位,西安国际陆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博尔很自豪。
邵博尔打开班列的货物列表,货物有的来自陕西本地,还有不少来自上海、广州、义乌等城市,或通过铁路、或通过公路运至西安,“这些都是我们前期对接的客户”。
邵博尔介绍,中欧班列快速高效、价格优惠、稳定性高,运输时间约为海运的1/3,运输成本仅为空运的1/8到1/6。
特别是2023年7月起,西安国际港站推出“两去一回”往返常态化运行的全程时刻表班列,运行时间较普通班列压缩30%以上,吸引力再一次提升。
“第9万列中欧班列为西安至波兰马拉舍维奇班列公共班列,发车时间固定、运行时间稳定,是西安直达欧洲的‘黄金干线’。”邵博尔说,“远至日本、韩国等国的企业,近至邻近的企业,都通过中欧班列发送货物。”
回顾中欧班列10余年发展,邵博尔感受颇深:最初,中欧班列的货源多为服装、家具、家电等产品,如今交通信号设备、船舶结构品等附加值高的产品占比达50%左右。第9万列中欧班列装载的就是铝电池原材料、汽车配件、液晶显示板等货品。
数据显示,中欧班列年运输货值由2016年的80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567亿美元,货物品类已扩展到53大类5万余种。目前中欧班列综合重箱率稳定在100%。
坐标:西安国际港站
工序:编组成列
“如今,平均100分钟就有一列中欧班列从这里出发或抵达”
在西安国际港站,这头,货物已集结完毕;那头,列车的准备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赵新平,中欧班列“挑车人”。
何为“挑车”?原来,班列的车底均是循环使用。中欧班列运行里程长,对车辆要求较高,工作人员须从众多空车底中,挑出满足国际联运标准、时速120公里运行要求以及状态良好无故障的车底。
作为西安东车辆段货车检车员,赵新平每天的工作就是一边用手持机对列车进行相关核查,一边弯腰检查列车技术状态。“每每想到我们国家的出口货物‘坐着’自己挑选的列车安全送到国外,就很有成就感。”赵新平说。
姚良,中欧班列“组装师”。
领车、推进、摘车辆软管、提钩、做好车辆防溜……烈日下,姚良在车梯上爬上爬下,像“组装师”一样将赵新平团队挑选的车底一个个编组成列。
袁佳静,中欧班列“吊装师”。
沿着6个旋转式阶梯一路向上,在离地20米的高空,袁佳静走进她的“办公室”。落钩、悬停、落锁……在袁佳静操纵下,龙门吊缓缓落下巨大的黄色“爪子”,精准扣住集装箱四周的锁扣,并将其成功转移到车底上,整个过程不到两分钟。如此操作反复进行,不到一小时,第9万列中欧班列装载完毕,货物满满。
“如今,平均100分钟就有一列中欧班列从这里出发或抵达,这要求我们的工作又快又准。”袁佳静说,自己一天最多时要吊装100多个集装箱。
8时40分,X8157次中欧班列(西安—马拉舍维奇)正式发车,开启了它的“西游记”。
坐标: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站
工序:办理“护照”
“这趟班列,从海关收到运抵单到放行,仅用38分钟”
经过3天行驶,途经甘肃兰州、新疆乌鲁木齐,5月28日,X8157次中欧班列到达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站。
正如人们出国需要护照、签证和安检一样,中欧班列出国也需要通行证并接受检查。在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站,X8157次中欧班列将申领自己的“护照”。
班列还未进站,中铁集装箱乌鲁木齐分公司国际联运部主任业务员白汉国已和报关代理员杨海生取得联系。杨海生早早就准备好了转关资料,力保班列顺利出关,“这趟班列,从海关收到运抵单到放行,仅用38分钟”。
分钟级通关的背后,得益于数字口岸的建设。
依托95306、“数字口岸”系统,X8157次中欧班列一发车,列车、货物、发运人、收货人等信息就实时传递到海关部门、口岸站、代理企业和国外铁路公司,自动完成海关申报。
“这样,当班列到达口岸后,只要信息核对正常,海关即刻放行。”杨海生说,以前为了完成报关,需要多次跑,现在大部分只需跑一次,甚至足不出户就能线上办理。
不仅如此,海关也延长了工作时长。以前,若班列在夜间抵达口岸,需要提前预约检查;现在,海关实行24小时全天办理,无论班列多晚到达口岸,都能接受检验。
白汉国也一直关注着班列的情况,“如果发现班列在口岸停留时间超过4小时,我们就会迅速联系工作人员,弄清楚滞留原因,再协调车站解决。”
不一会儿,X8157次中欧班列取得了自己的“护照”,是一个牛皮纸袋,记录了列车始发、终到、货品等信息,以及“身份号码”。
在霍尔果斯口岸,每趟中欧班列进出境,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双方铁路部门都要交接相关票据,这些票据会装进票据袋保存。从每天100个到每天800个,如今,票据库内堆放着近30万个票据袋,成为中欧班列的“档案室”之一。
坐标: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站
工序:换装出境
“每列中欧班列的换装时间已从3小时缩短至1个多小时”
取得“护照”,中欧班列要想出境,还需要关键一步——换装。
走进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站客货场,站台的一侧为标准轨,它的轨距是1.435米;另一侧为宽轨,它的轨距是1.52米。巨大的龙门吊来往作业,将一个个集装箱从标准轨抓取至宽轨上的车底。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硬件投入,增加换装线,让换装更便捷,让班列少排队。”新疆铁路霍尔果斯站货运车间主任布音巴图·撒尔娜介绍,“每列中欧班列的换装时间已从3小时缩短至1个多小时。”
换装完毕后,X8157次中欧班列在边检场接受最后一次边检,随后开启出境之旅。预计6月9日左右,第9万列中欧班列将抵达波兰马拉舍维奇。
霍尔果斯,这座常住人口不到10万人的边陲小城,也因中欧班列迎来了新的发展。2023年,霍尔果斯口岸通行中欧班列7762列,同比增长9.8%,创下历史新高。如今,每天有20列以上中欧班列经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出境或入境中国,辐射境外18个国家、46个城市和地区。
2016年至2023年,中欧班列规模越来越大、效率越来越高:年开行数量由1702列增加到超1.7万列,年均增长39.5%;开行万列所需时间由开行之初的90个月缩短为现在的7个月。眼下,好消息仍在不断传来:乌鲁木齐—意大利萨莱诺南通道中欧班列顺利开行;6月15日零时起,西安—德国杜伊斯堡全程时刻表班列开行频次将增至每周7列(四去三回)……
3
6月3日、4日,《人民日报》头版、《新疆日报》刊登《2000多个村的村民网购更方便——在新疆喀什体验包邮进村(记录中国)》,报道了新疆铁路通过降低物流成本,积极实施“公转铁”,实现了快递包邮进村,通过铁路运输不但缩短了运输时限,运费比公路也下降不少,造福了农村百姓。
向上滑动阅览
干农活的间隙,斯衣提尼沙·买买提打开手机,查看网购商品物流信息。“我的清洁剂到了,赶紧去拿一下!”说着,她快步朝村头的快递服务站走去。
服务站的货架上,河北、山西、浙江、山东、广东……来自各地的快递,被摆放得整齐有序。斯衣提尼沙看着手机里的取件码,轻车熟路地走到对应货架旁,不到一分钟就找到了自己的快递。
斯衣提尼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伊什库力乡克什拉克村村民。去年,网购在村里流行开来。每次在村里拿快递,大家都特别开心。
过去,斯衣提尼沙和乡亲们要买东西,只能去巴扎。但巴扎上的商品种类已不能完全满足大家的需要。
后来,快递可以送到县城。网购时,有的村民就写上县城里亲戚家的地址,去县城办事的时候才能一并带回来。
“真没想到,现在我们这么远的地方,也能收到快递了,还包邮!”斯衣提尼沙的语气中满是欣喜。
斯衣提尼沙所说的“远”,到底有多远?她的一件快递从浙江省义乌市发货:义乌距离新疆乌鲁木齐约4000公里,乌鲁木齐距离她所在的克什拉克村还有约1500公里的路程。
一件商品,要跨越约5500公里的距离,还能包邮。如何做到?
“降低运输成本是关键。”新疆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邮政快递企业联合电商平台采用集运模式,实现运输、分拣、投递等环节资源整合,大幅提高快件处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过去,商家将货物发往新疆成本较高。现在,新疆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下单的商品,首先被运至浙江杭州、陕西西安等地的中转集运仓,经过装卸、分拣等流程后,在包裹原面单上粘贴新面单,再集中发到新疆的目的地。
如果一个村子的快递量够大,会形成“村包”,从集运仓直接运输至村里,免去了到乌鲁木齐再分拣、打包的环节,大大节省时间、降低成本。
“公转铁”集装箱班列也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今年3月26日,全国首趟快递电商“公转铁”集装箱班列从西安始发,38个小时后到达乌鲁木齐。
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分公司中心站运营部部长岳巍介绍,该班列较公路运输缩短5小时左右,运输时效提升12%,运费降低57%左右。快递到达乌鲁木齐后,再借助末端配送网点实现快递进村。
在莎车县极兔快递转运中心,一个个贴着村名的快递筐有序摆放在地上。“快递来了之后,我们直接按村放到对应的筐里,打包送走,送到村里可能比县城里还快。”莎车县极兔快递负责人张海涛说。
喀什地区邮政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晓虎介绍,去年以来,喀什地区快递寄递服务有了明显改善,2000多个村实现了快递包邮进村。
“新疆在配送末端建起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乡村级站点,超800个电商服务站点叠加邮政快递功能。”新疆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将促进新疆农村地区的电商发展、带动更多农特产品走出新疆。
4
6月5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光明网、中国日报网刊登《中欧班列跑出新动能》,报道了新疆铁路不断加强口岸基础设施、能力和95306“数字化口岸”系统建设,协同和边检、海关之间的配合,运用好全程时刻表班列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了中欧班列的开行质量。
向上滑动阅览
5月25日8时40分,X8157次中欧班列(西安—马拉舍维奇)从西安国际港站开出,至此,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9万列。
新时代的钢铁驼队已跑过10余年。如今的中欧班列通关更快,集结能力更强,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中欧班列运输货物。日前,记者来到中欧班列线路的重要节点,现场探究中欧班列跑出了怎样的新动能。
班列通关提速
霍尔果斯地处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边界,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自2016年开行首趟中欧班列至今,经霍尔果斯铁路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数量已经累计突破3.6万列。逐年攀升的班列数量和过货量对口岸的通关效率形成了考验。
在新疆霍尔果斯铁路口岸,记者看到巨大的龙门吊正在缓缓吊起集装箱,进行货物换装作业,这是中欧班列通关的重要环节。不同国家的铁路轨道宽度存在差异,我国采用的是国际铁路通用轨道,而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铁路使用的是宽轨,需要在铁路口岸将进出口货物进行换装。
霍尔果斯站货运车间内勤值班员崔岩告诉记者,中欧班列每列的换装时间已由先前的5个小时缩短至1个多小时。
这背后是霍尔果斯不断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近2亿元,重点实施铁路口岸站站场扩能改造工程,站场内新增货物换装线一对,新增、延长到发线10条。
近年来,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多措并举,为中欧班列通关提速。目前中欧班列通过口岸的时间已从先前的12个小时缩短至6个到8个小时。
信息化手段为中欧班列快速通关提供了技术支撑。95306“数字口岸”系统能够自动抓取进出口货物、企业、运输工具等信息,并通过铁路数据专线连接海关。在列车到达口岸前,相关信息就已传递到口岸。
“借助系统,我们口岸可以提前获取信息,代理企业也可以提前报关。”崔岩表示,这样能够节省手续办理时间,大幅缩短班列在口岸停留作业的时间。
“现在我们不用再拿着纸质票据去找海关做核销了。”新疆中联海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业务员冶梦婷表示,无纸化通关给代理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捷和高效。
持续健全的关铁协调机制是通关提速的重要因素。霍尔果斯海关监管三科副科长赵远凤表示,海关部门与口岸联检部门紧密沟通协作,将原有的“串联作业”变为“并联作业”。依托关铁数据互联互通,霍尔果斯站已实现列车换装、编组、查验、放关同步交替作业,整列班列的放行时间由原来的3.5个小时压缩至现在的1个小时。
集结功能提升
5月27日,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一台正面吊起重机将集装箱稳稳吊起,装载至一旁的车板上。随着汽笛声响起,满载着货物的中欧班列缓缓驶出。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节点城市,乌鲁木齐连通亚欧两大经济圈。独特的区位优势使乌鲁木齐成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新疆国际陆港(集团)有限公司班列事业部总经理郑巍国表示,来自全国各地的从中欧班列西通道出口的货物在此地先行集结,随后被运往亚欧其他地区。
从2015年启动建设以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相继建成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乌鲁木齐多式联运中心、综合保税区、铁路口岸快件中心等一批支撑性项目,现已全部投入使用。截至目前,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始发班列)已开行8200余列。
“所谓陆港,就是陆地的港口。”郑巍国表示,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对标海港先进的运营模式。以往列车开行时间不固定,没有规律,通常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来组织班列。如今,陆港通过固定开行班期,为客户提供稳定的预期。全新上线的信息化平台及时发布班列开行信息,客户能像买火车票一样为货物下单。有关负责人表示,现在货物抵达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后,基本能在24小时内完成集结和相关手续的办理。
作为丝路的起点,西安国际港站同样在提升集结功能上下足了功夫。据了解,西安国际港站近年来着力打造集线位、仓储、加工、配送于一体的铁路现代物流基地。历经3次扩能改造,西安国际港站货物线增加9条,堆场扩充11万平方米,装卸能力提高30%,堆存、装卸、编发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如今,西安国际港站共有线路59条,功能更加完备,已建成货物作业区、物流园区、业务办理区。
下一篇:伊犁文化旅游苏州推介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