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是端午假期的第一天,尽管连日的阴雨给在贵阳的游客出行带来了些许不便,然而,博物馆、图书馆和剧院等室内的文化场却迎来了高涨的人气。据统计,当天贵州省博物馆共接待游客超1.3万人次。
“这是我国发现刻有明确可考纪年的较早的原始陶罐之一,也是贵州境内目前发现最早有‘自我铭文’的酒器。”上午10点,在贵州省博物院,来自重庆的简纯来一家正在听着讲解员叙述汉代永元十六年青瓷罐的意义。
“我们原本计划前往黔灵山公园看猴子,但连日下雨让我们临时改了主意,决定到室内的博物馆逛逛,没想到文物故事这么经常,比逛街还有趣。”简纯来说道,此次贵阳之行,他们计划在贵阳逗留两天,因为下雨本来的city walk变成“文博之旅”,行程的改变可以让他们有机会更加深入地领略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记者观察到,馆内以年轻游客和亲子家庭居多,在铜车马的互动装置前,家长还带着孩子们排起了长队。在学生队伍中,还有不少研学队伍也在其中,他们或是专心聆听老师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或是面对文物进行写生创作。
在基本陈列展《人文山水 时光峰峦——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的第二单元“秦汉经略 始设郡县”展区,刺梨博物的研学讲师宋兴兰正在给七名小学生讲解秦“五尺道”的历史意义。宋兴兰告诉记者,每逢节假日,就有不少学生参与文博研学活动,许多家长已预订了暑假研学行程。家长们都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为孩子的课外文化充电,同时也有初三学生前来放松,以缓解升学压力。在接下来的两天端午假期中,宋兴兰还将前往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和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进行研学活动。
与博物馆的热闹不同,贵州省图书馆里人虽不少,但非常安静。不少读者选择来这里学习,给自己充电。“平常工作忙,难得有清闲时间,趁着3天假期特意来家附近的图书馆看看书。”在四楼经济类图书区域,家住会展城从事金融工作的张泉告诉记者。根据贵州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数据展示,截至中午12点,当日借还数量达2401册。
晚上7点30分,孟京辉戏剧作品《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在贵阳市北京路大剧院如期上演,该剧已在全球演出3000多场,是孟京辉导演于2007年创作的喜剧作品,其风格与大多数“孟氏戏剧”大为不同,融合了传统相声、意大利即兴喜剧等多种元素,即兴与现挂是该剧的一大特色,也是其常演常新、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记者了解到,此次看剧的观众中,有不少是“老朋友”,已在贵阳或其他城市“二刷”甚至“三刷”过这部作品。6月9日,《两只狗的生活意见》还将在贵阳继续上演,主办方透露,目前仍有余票供戏迷们抢购。
记者 董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