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好,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最近,迪士尼一直狂奔在舆情的风口浪尖。
有同情巴勒斯坦的网友,怒喷迪士尼曾为以色列捐款,号召抵制上海迪士尼乐园。
但另一方面,也有网友表示,上海迪士尼的热度完全没被影响:
左图为线上,右图为线下
此番争议还未尘埃落定,6月7日迪士尼又发公告,将对年卡业务进行调整。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媒体直指这是在赤裸裸的涨价。
经过梳理发现,网友们的槽点集中在两方面。
其一,原来的星光宝石卡变为奇梦翡翠卡:
算下来,新卡比旧卡只便宣了160,却砍掉了50天,相当于变相涨价。
其二,取消年卡(无限钻石卡)8折优惠,改成每周10张优惠券:
有业界人士认为,八折改成限额优惠券,是乐园为遏制“黄牛”推出的举措。
但也有用户却认为,最受伤的反而是普通游客:
事实上,上海迪士尼已经有过多次涨价动作。
最近的一次,就是去年暑期前夕的门票调价,彼时也曾有用户声讨出现。
但最终上海迪士尼的热度只增不减,“生吃”了这波舆论争议。
这一次,上海迪士尼再次赶在暑期大旺季之前,宣布调整全新年卡。
依然是一副别样自信的姿态。
事实上,迪士尼乐园的吸金能力,一直都是全球顶尖的存在。
财报数据显示,迪士尼今年一季度:
再看上海迪士尼,今年开园七周年之际,上海迪士尼公布过一组数据:
也就是说,上海迪士尼乐园年平均收入超过87亿元,在中国主题乐园界可谓一骑绝尘。
诡异的是,迪士尼高层曾公开表达过对中国市场的蔑视。
比如,迪士尼前CEO鲍勃·查佩克说过:
后来,这位老哥就成了前任CEO,因为业绩问题被董事会辞退了。
事实上,尽管上海迪士尼多次身陷舆情旋涡,但因为其过硬的产品力,基本每次都毫发无伤。
这种“抗击打能力”,放在国内很多文旅品牌上,是难以想象的。
现在上海迪士尼对国内本土乐园,依然有着碾压性的优势。比如:
这就决定了迪士尼超强的搞钱能力。
从营收结构上看,餐饮、住宿、购物等等多元化的收入,为迪士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国内主题公园,基本上还停留在靠门票生存的阶段。一个残酷的对比是:门票收入,在迪士尼的营收大盘里只占了3成。
所以,上海迪士尼屡屡涨价,但用户的青睐却始终不曾退烧。
当然,一个聊以自慰的点是,迪士尼涨价并不只是针对中国人民。
隔壁的东京迪士尼,基本也是2-3 年就要提一次门票价格。有数据显示:
产品好、品牌好,就是这么为所欲为。
希望中国主题乐园界也早日发力,在市场上扬我国威。
下一篇:文化中国行 | 多彩喀赞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