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产业几乎覆盖文旅新兴消费的所有领域,被称为文旅产业新未来,随着体验式消费的崛起,沉浸式体验频频出圈。
如今乡村旅游更加火热,今年“五一”假期,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达1.72亿,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518.17亿元,乡村旅游成为微度假的刚需,因为乡村承载着更多向往的生活,“乡村+”各种沉浸式体验,更能满足游客的多重需求。
下面和小探马一起来看看,“乡村+沉浸式体验”具体如何做吧!
01
什么是沉浸式体验?
沉浸式体验是指通过环境渲染、场景塑造、内容IP等,使受众在与现实世界存在有限边界的物理空间进行互动性体验的娱乐项目,最终达到实现“心流”的状态。
△夜幕下的黄鹤楼
沉浸式体验边界正在不断延伸,通过不断融入文旅产业消费场景来达到创造沉浸式消费场景、提升游客黏性的目的,其产业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
1、丰富旅游消费场景体验业态,颠覆了传统走马观花式的旅游;
2、沉浸式娱乐体验产品自带IP,为文旅体验产品实现引流;
3、沉浸式体验产品和项目营收比传统业态产品高,能够促进文旅产品业态提质增效。
沉浸式体验已经成为乡村旅游重要的关注点,通过对乡村的文化、场景、资源等挖掘,为游客带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综合体验感,从而赋能乡村旅游、农民增收、乡村发展。
02
乡村+沉浸式体验,如何“玩”?
那,“乡村+沉浸式体验”如何呈现呢?小探马认为主要抓住4个点:
1、需求性——深度挖掘游客需求,找准沉浸式体验的关键点
2、差异性——挖掘乡村独有的特色,为游客提供不一样的体验感受,加强游客记忆
3、互动性——通过打造具有参与感、互动性的乡村沉浸式体验,与游客“交心”
4、科技性——结合虚拟呈现技术,让游客的情感、体感、视觉获得“满足感”
总之,“乡村+沉浸式体验”就是能够让游客全身心融入乡村环境,去享受乡村生活的一种体验。
这里,小探马总结了乡村沉浸式体验的4个创新维度,看看这些乡村是如何根据自身资源来打造的沉浸式体验。
1、“乡村+文化”沉浸式体验,文化是乡村旅游的内核,是游客最先感知的独特感受,每一个乡村都有独有的民俗、民风、乡土、非遗等元素,打造有文化的乡村沉浸式体验才富有“灵魂”。
以郑州·泰山村为例,深度挖掘中原民俗文化,将原有的荒坑荒沟打造成千稼集民俗文化街,长1000米,包含红色文化、民国风情、民俗文化3个板块,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沉浸式体验中原民俗文化场景,绣球招亲、摔碗酒、毛驴拉磨、20年代农耕文化馆、农家小院、民俗体验等等,成为郑州乡村旅游的典型代表,年接待游客150余万。
2、“乡村+场景”沉浸式体验,比如大地艺术自然景观、乡村道路景观、乡村小品景观及乡村建筑、乡村夜游体验等等。
以杭州黄湖镇·青山村,采用“乡村+艺术+美学”沉浸式体验的模式,成为全国“艺术乡建”的典型案例,未来乡村实验区的样板地,吸引了全国融设计图书馆、西湖绸伞、1826摄影博物馆、青山剧场、青山自然学校等近30个艺术产业项目入驻,艺术乡建人才80余位,形成以美学教育、非遗手工艺研学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增加就业岗位近300个,实现了集体收入达到770余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89万元。
3、“乡村+农耕”沉浸式体验,比如农作物采摘、共享农场、云上农业、元宇宙下的沉浸式耕作、乡村田园生活体验、共享菜园等等。
以浙江安吉·刘家塘村推出的“云上刘家塘”为例,立足刘家塘,推出全球“云村民”招募计划,让更多人走近乡村,走进乡村。关注“云上刘家塘”小程序,注册成为云村民,领取专属村民证,无论您在哪里都可以成为“云村民”。云上认养一块农田,带着家人孩子体验田园生活。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活动和礼品,游客通过云参与,可以获得食、住、游、玩全方位提供不同线路免费游玩。
4、“乡村+多业态”沉浸式体验,乡村旅游发展的总趋势是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打造强体验感和强互动性的新消费场景和多元化吸引的产品开发,能更好地提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通过“乡村+多业态”形成沉浸式古村落、沉浸式乡村演艺、沉浸式集市、沉浸式节庆、沉浸式乡村主题餐厅、沉浸式住宿等。
△沉浸式博物馆
例如,杭州·麻车头村,辖区内植被茂盛、水源干净、空气清新,集沉浸式国学文化体验、田园采摘、园林观光、民宿以及绿色农产品销售为一体。
03
小探马总结
“乡村+沉浸式体验”有太多展现形式,但是要根据自身的特色去设计、去打造,做到有故事、有场景、有趣味、有体验,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乡村需要思考如何将文化、餐饮、住宿、场景、娱乐、购物、活动等与沉浸式相结合,从而来提高与客户的黏性,做好乡村旅游,跟上农文旅发展的趋势。
更多乡村振兴运营模式,推荐大家看看这个:整村运营“九大模式”系统做法,从包装策划到招商引资!
下一篇:伊宁南岸新区打造乡村旅游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