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荔湾区文广旅体局发布通告称,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巩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根据《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转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加快复查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通知》(粤文旅文保〔2024〕25号)有关要求,将该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来认定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予以公布。
此次公布的190处登记文物中,
其中还有不少是建筑群!
扫码查看表格,
在荔湾Citywalk 有“标准答案”啦👇🏻
今天,
让我们先来一起打卡
表格上位列前五的文物,
感受一下“官方答案”的含金量!
陈家祠
📍地址:荔湾区金花街道陈家祠社区中山七路恩龙里34号
说到荔湾值得玩的地方,陈家祠必然榜上有名。作为广东现存祠堂中最富有岭南特色的建筑群,它布局严整、装饰精巧,以“古祠流芳”之名两度入选“新世纪羊城八景”,犹如一颗明星,闪耀在广州城西。
无论走进这里多少次,你都一定会被屋顶吸引。稍一抬头,层层叠叠的灰塑、陶塑便映入眼帘。它的巧夺天工,它的精美绝伦,令人赞叹,令人惊艳!
这里有数不尽的福气,陈家祠运用了很多狮子、鳌鱼、蝙蝠元素,寄望后代可以读好书、有所追求、做个尊贵的人、福气满满。据统计,陈家祠内有28只狮子、3000只蝙蝠。
这里还能抗台风,“陈家祠的建筑有生命,会呼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广州灰塑)代表性传承人邵成村曾说,陈家祠屋脊上的灰塑、陶塑重量超过10吨,这并非都是为了装饰,而是用来抵抗台风的。
沙面建筑群
📍地址:荔湾区沙面街道沙面岛
此次公布的名单中,沙面建筑群尤为瞩目,54处文物建筑分布在沙面岛上,可谓一步一景。渡轮穿梭,江风徐徐,林荫遮道,古树婆娑……沙面是沙面·西堤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分片区。这里,有着美轮美奂的异域古建筑群。有这样的景色加持,让沙面成为拍婚纱照的热门之选,不少新人在这里留下了幸福的回忆。
粤海关旧址
📍地址:荔湾区岭南街道十三行社区沿江西路29号
粤海关旧址,作为中国最早的海关,是“一口通商”时“天子南库”的直接通道。这里也是中国现存最早兴建的、最古老的中国海关办公大楼。这座又被称为“大钟楼”的欧洲新古典主义建筑,一直是珠江畔亲水建筑群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一道风景。现址是1914年3月由英国设计师戴卫德·迪克设计,1916年建成。
2016年1月1日,以粤海关旧址为馆址的粤海关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当天上午八点整,沉寂20多年的粤海关大钟重鸣,《威斯敏斯特》音乐再次随钟声响起,勾起无数老广的童年回忆。
如今,粤海关旧址成为广州城西最受游客欢迎的打卡点之一,夜幕降临,总有不少市民游客带着相机到此寻找最佳机位,留下和这座城市最深刻的印记。
广雅书院旧址
📍地址:荔湾区西村街道广雅社区西湾路1号广雅中学内
“广雅”意为“广者大也,雅者正也”,故名。广东广雅中学创建于1888年,其前身是由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院,与湖北自强学堂、两湖书院、上海南洋公学并称为当时中国四大书院。1935年改称广东省立广雅中学,共产党人杨匏安曾是该校学生。130多年的书香传承,广雅历尽沧桑而不断进步,有着光荣革命传统而至今熠熠生辉,被称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活的见证”。
广东广雅中学标志性建筑冠冕楼。
广州邮务管理局旧址
📍地址:荔湾区岭南街道十三行社区沿江西路43号
中国最早出现的现代邮局,是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英国人在沙面所开的“英国邮局”,时称“客邮”。到清光绪四年(1878年),中国才开始试办大清邮政。光绪廿三年(1897年),邮局在粤海关旧址正式挂牌。1916年,邮局搬到现址,该建筑由英国人阿尔索(C.D.Arsott)设计建成,曾先后作为广东邮务管理局、邮电部广州邮局和广州市邮政局办公楼,2001年建成广州邮政博览馆,2002年8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以来,多项文化类精品活动在此开展。未来,这里还将继续活化升级,推动沿江西路一带业态升级,助力广州、助力荔湾展现有文化底蕴的国际大都市风貌。
图/HUNK
【来源 荔湾区文广旅体局,荔湾发布编辑部 李元源综合自荔湾发布往期】
【编辑 骆福珍】
【审核 段丁、江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