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广西桂林市、江西赣州市、贵州遵义市、陕西延安市、浙江丽水市、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福建龙岩市、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八地,在桂林结成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城市联盟。联盟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赢发展”的宗旨,将在推进“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精品线通道建设、加强长征沿线重点红色旅游区资源整合、强化旅游联盟城市文化资源保护、推进旅游企业深化合作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建红色旅游品牌,共促红色旅游经济发展,共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本文撷取其中4个地方报道近年来发展红色旅游的情况,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江西赣州:
“红军长征出发地”再出发王竹青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创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这里奠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这里出发……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滋养着赣南这片镌刻着革命荣光的大地。加入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城市联盟后,江西赣州将进一步推进“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精品线通道建设,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打响“红色故都”“红军长征出发地”等品牌。近年来,赣州红色文艺精品竞相涌现,文艺工作者创作推出了《一个人的长征》《长征第一渡》《长征组歌》《瑞金往事》等红色文艺精品。其中,大型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每每上演都座无虚席,生动再现了中央苏区时期的峥嵘岁月,深刻诠释了“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鱼水深情,也激励着大家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在北京、广东深圳、湖南长沙、湖北武汉、江苏南京、浙江杭州等城市巡演,已演出百余场。
▲ 《长征第一渡》剧照 江西省赣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供图
红色文艺精品在文旅市场的“走红”正是赣州传承红色基因、打响长征品牌的一个缩影。据介绍,赣州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布局“一馆一院一道”、12个重点展示园、9条集中展示带及多个特色展示体系,对大余梅岭遗址、天心整军遗址等革命旧址进行统筹保护和开发。目前,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赣州段)重点项目已基本建成。长征历史步道于都、瑞金示范段已成为“旅游+体育”精品线路,红色研学、红色旅游的热门“打卡地”。同时,赣州不断完善红色旅游要素,建设了于都县星光市集、瑞金红井街区等红色旅游街区;打造了瑞金新红都国宴、于都新长征宴、渡江宴、兴国四星望月宴等红色主题餐饮;指导开发了寻乌调查、新长征、长征先锋等系列文创产品。不仅如此,赣州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走进瑞金市叶坪镇黄沙村华屋小组,一边是66套白墙黛瓦的客家新楼,另一边是7栋土坯老屋。90年前,村里17个年轻人踏上征程。他们出发前,栽下17棵松树,和家人约定“见松如见人”……17棵松树的故事广为流传,也为华屋带来巨大的“红色流量”。大量研学学生和游客来到华屋村,也把村里的蜂蜜、泡菜等土特产带到了全国各地,华屋村人均收入10年翻了10倍。当一天“小红军”,过一天苏区生活……瑞金市叶坪镇朱坊村红色研学基地里,4天3晚的红色研学活动,让孩子们深切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艰辛。在信丰县新田镇百石村,草木掩映下,长征途中保存完整的战壕静静屹立;农家新楼间,曾经用来做红军营房的老房子被悉心修缮保护。当地依托革命遗址的保护,“星夜渡过于都河,新田古陂打胜仗”的红色记忆依旧在人们的心头回荡,进行红色研学的青少年络绎不绝。据了解,赣州依托全市1091处革命旧址遗址,建成126个省级以上文保单位、124个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标准打造120个市级以上红色名村,把一座座“红色地标”建成党员干部追寻红色记忆、感悟时代变化的“现场课堂”。红色资源产出金色效益,红色旅游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福建龙岩:
红土地擦亮“金名片”本报驻福建记者 黄国勇连日来,在“红军长征第一村”——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中复村的红军小学,国学知识、红色故事进课堂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并且该校还于5月21日与长汀县出发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共建合作协议,景区将为学校提供活动场地、设备及导游服务等,学校成立志愿者队伍,为景区提供志愿服务,开展争当“四员”(小小讲解员、环境保洁员、设施保护员、旅游推广员)活动,以期促进中复村的文化、教育和旅游融合发展。5月27日至31日,深圳中学的1200多名师生先后分4批到中复村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深切感受长征精神。中复村作为红九军团万里长征零公里处,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培育乡村特色旅游业,将红色旅游、生态观光旅游打造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中复村村委会副主任钟椿源介绍,如今,中复村特色旅游业不断升温,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吸引了众多团体、游客和学者参观、学习、考察。龙岩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革命旧址753处、818个点。龙岩市不断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努力构建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发展新体系,为推进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坚持品牌创建,擦亮红色旅游“金名片”,不断推出精品红色旅游路线,精心打造红色文化品牌,红色旅游取得快速、长足、健康的发展。截至2023年12月,龙岩市共有A级红色旅游景区23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2家。《龙岩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龙岩市革命旧址保护利用规划》《龙岩市贯彻落实〈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任务分工方案》等为红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龙岩还出台《关于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八条措施》等一系列发展红色旅游的扶持政策,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长汀段)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百里红色之旅精品线路,形成红色旅游产业集群。与此同时,龙岩市坚持红育融合,整合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红色旅游景区等红色资源,推出28个精品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开设参观革命史记展、重温入党誓词、重走革命小道等多主题“红色实景课堂”,观寿公祠等5处红色遗址被列为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学习点。改善革命旧址周边环境,丰富革命旧址周边研学、民宿、农耕体验等旅游业态,革命文物进行集中连片推进式保护利用,已打造优质文旅融合示范线3条、示范片1个。龙岩市抓住国家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和有关部门对口支援历史机遇,引进龙岩闽西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福建七匹狼集团有限公司、“乡立方”团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实施红色文化项目,开发文旅产品,布局红色景点业态,丰富旅游供给,建设红色旅游示范区,与广州共同搭建红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平台,加快推动两地红色文旅项目建设,已合作打造“广州至长汀三天两夜经典红色旅游”“中央苏区之旅”“重走长征路”等红色精品线路,深受游客喜爱。
浙江丽水:
红色老区 生态绿心
本报驻浙江实习记者 周传人通讯员 江敏 吴志帅
浙江省丽水市是浙西南革命老区的所在地。1927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浙西南播撒下第一颗革命火种,开启了浙西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的伟大征程。老一辈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在这里留下光辉的战斗足迹,缔造形成“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2019年以来,丽水市开展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动。截至2023年底,累计开展各类红色教育活动2.1万场次,覆盖全市18.2万名党员干部。丽水立足“红色老区”和“生态绿心”两大实际,提出“红”“绿”融合发展新理念,探索红色资源价值向高质量绿色发展转化的新路径。丽水城区南明湖畔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翔实展示着丽水山区从鸦片战争开始,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丽水共产党人在各个时期的革命斗争历史。丽水百山祖镇庆元斋郎村海拔1250米,是浙江省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之一。1935年4月,刘英、粟裕率领的挺进师500余人与敌军鏖战,“斋郎战斗”是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斗,被称为“挺进浙闽边后的关键一仗”,打开了开辟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通道。庆元充分依托当地红色资源与生态优势,以建设斋郎军旅小镇为重大发展平台,促进红色资源价值转换,大力发展高山生态农业,打造“红色斋郎”“百山祖1856”等品牌。2023年,“斋郎军旅小镇老区精神教育基地”共接待1.5万余人,斋郎村民人均纯收入2.3万元。在丽水松阳安民乡安岱后村,有一封信和一个糖果盒,村民珍藏了40年,这是1981年粟裕给老区人民寄去的新年问候和礼物。近年来,当地创作推出的松阳高腔红色革命题材剧目《箬寮风雷》《红色浙西南》,生动再现了当年的风云激荡。如今,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修缮保护并恢复开放红军主会场、红军桥和浙西南特委旧址等20多处红色景点,建起红军商店、红军影院、休闲书吧,全乡10余位村民当上了“红色讲解员”,走出了一条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 游客在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安岱后村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松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丽水遂昌王村口镇是浙西南革命史上的重要地标,也是浙江省首批5A级景区镇之一。“红色革命老区共同富裕要做好‘引、留、带’三篇文章。”在遂昌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文旅推广和信息中心主任刘振超看来,这就需要抓好项目招引、游客吸引以及“夜间旅游”,开发更多“红色+体育”“红色+音乐”等特色旅游商品。走一段红军路,听一堂革命课,吃一顿红军饭……王村口镇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推出“穿越红军路”红色越野路线,将周边红色点位、民宿、农家乐、山水自然风光等要素串联起来;将干部培训与红色旅游紧密结合,成立浙西南干部培训中心、挺进培训中心。“我们将打造VR红色体验馆,推动红色研学与数字化、智能化产品深度捆绑,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王村口镇镇长张腾海说。第五届“红军长征论坛”主办城市为丽水市。丽水市委书记吴舜泽表示,希望与红色旅游城市联盟各城市共同传承长征精神,一起解锁长征文化的密码、汲取长征精神的力量,让长征精神绽放出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芒。
四川阿坝:
雪山草地新业态本报驻四川记者 王雪娟发展红色旅游,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不仅有着独特的资源,还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让长征主题的文旅业态鲜活地生长起来。在国家文物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公布的全国首批12处“红色草原”名单中,阿坝州红原草原、松潘草原2处草原入选。2023年8月23日,12处“红色草原”所在的9个省区、13个县(区、旗)代表齐聚红原县,宣布成立全国“红色草原”联盟。活动当天,“雪山草地·长征丰碑”和“牦牛革命·红色燎原”两条“红色草原”主题游线路正式宣布,为重走长征路的游客提供了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据阿坝州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以“雪山草地·长征丰碑”和“牦牛革命·红色燎原”为主题的线路,串珠成线、连线成片,将红色文化、草原文化、高原风光、民族风情融于一体,将人文旅游与自然旅游相结合,串起四川红一、四方面军会师遗址——达维会师桥、两河口会议会址、亚克夏山红军烈士墓、黄河九曲第一湾等40余处革命旧址、纪念地和自然景观。如今,已经有来自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游客参与主题游活动,重走长征路,畅享“红色草原”建设成果,深刻感悟长征精神。依托“雪山草地”红色资源,阿坝于2015年建成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阿坝雪山草地分院。当地将红色资源有机嵌入党性教育,创新探索出一条干部教育培训与民生产业发展联动融合、互促共赢的新路子,以“小培训”撬动“大产业”,以培训带动群众增收、以增收促进民族团结。阿坝雪山草地分院依托“藏羌村寨”“特色村寨”文化教学资源,通过“走红军路、住藏家屋、干农家活”等特色教学模式,将“爬雪山、过草地”“炒青稞、搓糌粑、打酥油”等体验式元素融入教学过程,支持带动教学基地农牧民家庭发展餐饮住宿、民俗体验等第三产业,既盘活了“红”的资源,又培育了“红”的品牌。据了解,目前阿坝州着力规划打造6条精品教学线路,开发60余门特色课程,串联激活51处现场教学点,形成了“1校3区+N现场教学点”的办学格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织8万余名党员干部开展“重走长征路”“沉浸式重温入党誓词”等红色教育活动。未来,当地将以“重走长征路”为主线,培育参观游览联程联运经典线路,发展深度体验游和红色研学旅行。阿坝州黑水县沙石多乡昌德村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村。2017年,在阿坝雪山草地分院的带动下,该村成为分院教学点之一,以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昌德雪山为背景,先后建成红军文化广场、红色教育基地,激发红色活力,大力实施产业帮扶,壮大村集体经济。该村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引导村民依托合作社为分院培训班提供标准、规范的餐饮住宿服务,如今已成为以“红色培训”促乡村振兴的新业态。“这是一条红色旅游发展的新路子。”在阿坝州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卞思雨看来,加入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城市联盟,是阿坝州对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为避免红色旅游陷入“走一圈、看一转、听一遍”的游览模式,阿坝州积极探索让遗址情景再现、让文物说话、让文字活起来的各项措施。如强化数字运用,立足情景再现、体验交互等,积极实施数字展示工程,重点抓好博物馆、纪念馆等的数字化展示,全力打造红色文化教育新体验模式。当地未来将大力发展“长征+红色培训”“长征+研学旅行”“长征+生态休闲”等文旅业态,积极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2024年6月1日《中国文化报》
第3版刊发特别报道
《八地结联盟 推动红色游》
↓ ↓ ↓ ↓ ↓ ↓ ↓ ↓ ↓
责编:陈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