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贵阳》推出第三十五期:
贵阳小镇里的“八大碗”,碗碗都是你的菜
走进贵阳,读懂贵阳。
清镇卫城镇,一条古商道串联起小镇的古今,这里曾是商贸的繁华之地。而最让人念念不忘的,莫过于当地的卫城“八大碗”。这八道菜,汇集了贵州、四川甚至广东的风味,辣、麻、甜、酸,每一味都让人回味无穷。
“八大碗”这个名字听起来还挺吓人,那这八大碗究竟包含了哪八道佳肴呢?据《贵阳百科全书》记载,这八大碗分别是:八宝饭、盐菜肉、炸腰柳、鸡茸蹄筋、玻璃鱿鱼汤、清蒸肚条、酥炸珊瑚卷和口袋豆腐。这八道菜汇聚了荤、素、冷盘等多种系列,融合了多种传统的烹调技艺,是贵州美食文化中的瑰宝。更值得一提的是,卫城“八大碗”还是中国人最早将“蒸”带入厨房,创造出海量的传统蒸制菜肴。
那么,为何这个小镇会孕育出如此独特的“八大碗”呢?这背后的历史可追溯到明崇祯三年(1630年),至今已有近四百年历史。
经过明清两代和民国时期的演变,清镇卫城从一个屯兵卫所逐渐发展为交通便捷、商贸繁荣的商品集散地,被誉为“小荆州”。各地商人的会馆如四川、江西、湖南会馆等相继建立,人员车马聚集,商贸活动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卫城的餐饮业也蓬勃发展,来自四川、云南、两广地方的厨师慢慢汇聚于此,由于各个地方的口味不同,众口难调,厨师们不断研究,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八大碗”。
在历史的长河中,卫城“八大碗”经历了多次变迁和传承,但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这不仅仅是一道道美味的菜肴,更是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一道菜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代表着当地人民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
文字:吴艺舟
主播:陈晨
摄像:张强
设计/剪辑:林虎 曾玉璇
部分素材来源于贵阳市非遗中心、清镇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