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享有“中国木棉之乡”的美誉,每年2、3月份,漫山遍野的木棉花热烈绽放,将大地装点得如诗如画。这片绚丽的木棉红,不仅成为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的自然景观,更在悄然间搭建起民族交流的桥梁,成为促进民族融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场。
叉河镇排岸村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一,也是海南为数不多的全黎族同胞聚集地,这里拥有独具特色的木棉红景观、浪漫诗意的田园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走进排岸村木棉观景区,稻田与木棉的完美邂逅,交织成一幅醉美田园画卷,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市民游客纷纷举起手中的相机,将这美好的春日美景定格在镜头之中,同时也定格下各民族和谐共处的美好瞬间。当地的黎家阿姐身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生动地展现着稻田丰收时节的热闹场景,为景区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着游客们去了解、去融入黎族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心灵的沟通与情感的交融。
内蒙古游客马爱莲:每年都要来看这个木棉花,这木棉花非常非常的漂亮, 在这里,还能感受到黎族同胞的热情好客,体验不一样的民族文化,特别有意思。
内蒙古游客刘燕:黎族群众在这里非常热情,每一次来这儿,都能结识来自天南海北、不同民族的朋友,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各自家乡的故事和独特经历,这种交流互动别提多开心了,也让我对不同民族的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近年来,排岸村充分挖掘自身特色资源,巧妙地将木棉稻田与绿皮火车木棉等独特元素相结合。同时,积极探索“企业+农户”的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黎家风情民宿产业,不断丰富旅游项目,从民俗体验到农事活动,全方位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带动当地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巩固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大团结。
叉河镇排岸村村民唐泽:家门口的民宿打工有一份收入,自家种养的蔬菜、鸡鸭鹅也可以送过来销售,这些年随着政府的投入,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看到这么多外地游客过来,我们作为村民非常骄傲。
叉河镇排岸村驻村第一书记苏少斌:深耕“木棉+稻田”文旅IP,通过音乐秀、非遗展演等活动,不仅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各民族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让游客在体验黎族文化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认识,进一步带动周边村民的文旅增收,助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以文化为纽带,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七叉镇是我县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地之一。每到木棉花开时,当地政府都会在该镇尼下村昌化江畔木棉赏花码头策划组织多场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黎族原生态歌舞及传统乐器演奏等,精彩的表演吸引游客们踊跃参与,打破了民族间的陌生感,让不同民族的情感在互动中紧密相连,文化差异在交融中逐渐消弭,凝聚起对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此外,还通过设置非遗展示展销区域,集中展示和销售承载着民族历史记忆与智慧结晶的昌江特色黎锦、黎陶、藤编等非遗文创产品,一来一往间,文化的种子在交流中播撒。
河北游客迟瑞君:看到非遗传统文化传承特别好,也看到了少数民族、黎族文化,使我更多地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玩得非常开心,我认识了很多黎族朋友,男女老少对人非常热情,有一种大家庭的感觉,我对中华民族大家庭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归属感,全国一家,中国56个民族大团结。
近年来,我县深耕“旅游 +”,推动文旅与民族团结事业协同发展,在木棉花的见证下,民族融合的步伐愈发坚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总监制 / 林蕾妮
监制 / 李德乾 陈家漠 林锋
主编 / 符许尖
记者 / 杨萍 李素 西部新闻中心
编辑 / 林建金
播音 / 冯小婧 高亚强
责编 / 陈新宇
值班编辑 / 冯定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