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殊不知,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诗画浙江,竟藏了这么一个低调的神仙目的地:
水是她的灵魂,山是她的脊梁,但凡来过的人,都会夸此地“物超所值”。
它叫做台州,却又不在“台州”。
它有着一座古城叫临海,却又并不临海。
它有着千年的历史,却又是一座新生的城市。
这里,曾经沧海,这里,是台州。
台(tāi)州,一座拔地而起的山海之城。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片9411平方公里的陆地上就诞生了下汤文明;
唐朝时期,400多位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了一条彪炳史册的“诗歌长廊”。
隆重的三门祭冬、奔放的大奏鼓、粗犷的黄沙狮子、婉约的台州乱弹、清丽的临海词调、绚烂的台绣、剔透的翻簧、玲珑的无骨花灯……
各种非遗在时间的洪流中相映生辉。
台州,一座坐拥悠远文化的记忆之城。
依山面海的优越位置,使得这里的物产丰饶到令人瞠目结舌。
先不说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的水果,光是临海一个地方的小吃,官方统计都有141个!
台州,一座好吃到流泪的美食王国。
从山水神秀的神仙居到深幽空灵的古刹国清,这座城市,总有着太多的魅力让人无法抗拒。
无论在哪个季节来,都能把你迷得七荤八素。
更何况,这里还有四季皆美的大海,190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藏着无限惊喜。
台州,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乌托邦。
01
如果有时间
你要来临海看一看
如今的台州,正间杂着这些古老与年轻,山风海韵,也在这一古一今里,色彩纷呈。
都说台州曾经沧海,但台州的曾经,都在临海,代表了老台州的那份文化骄傲。
临海所拥有的,是唱了几百年的“临海词调”,是舞了上千年的“黄沙舞狮”,
是在紫阳街上,龙兴寺里,时光与历史,延续下的烟火和香火。
不浮躁,不喧闹,是这座城池阅过千载后的模样。
江南长城是临海的名片。
它实际上是台州府城的城墙,戚继光当年驻守台州,抗击倭寇,创造性地把城墙修筑成了类似碉堡的模样。
后来戚继光北上,把这种修造方式运用到了北方明长城上,所以江南长城又有“北方长城的蓝本”之称。
而被江南长城包围着的,就是台州府城。
城中的紫阳街,国内最完整的历史街区之一,是一条“活着的”古街。
它从巾山脚下,一直延续到府城的最北端。
早餐铺、酒坊、锁店、理发店、老作坊就在古街两侧铺列开来,这是市。
而坊市之间,家户以内,一口口古井星罗棋布,这是井。
这也从而保留了中国古老的坊市格局,成为一副活脱脱的古代城市风俗画。
紫阳街,和国内其他严重商业化与网红化的古镇或老街不同。
这里居住了大量的原住民,街上一家家铺子,一户户人家,都是临海人真实的生活。
杆秤老店的主人,已经传到了第五代;
红星理发店的潘师傅,已经在这里剃了44年的头;
白塔桥饭店里的老板娘会亲手打着算盘告诉你,菜别点太多,吃不完。
所以,人们常常会说:
“在临海,时间的流速会变慢,临海像是一张巨大的沙发,大家的人生走累了,可以坐下休息。”
02
流连忘返,台州的山与海
台州的山海风貌,从古至今都在为人称道。
神仙居与天台山,是台州最有名的两座山,也正是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为之惊叹的仙山。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何其雄壮,何其险峻,何其神秘!
魏晋时期,游仙诗兴盛一时,天台和仙居成了出现在游仙诗里的常客,
也就被无数文人墨客视作“仙境”。
无数人慕名来此,只求一抒苦闷,摆脱俗世烦恼。
而时至今日,为这片仙境装点门面的,摇身一变成了玻璃栈道和网红大桥。
温岭的海也是一样,这里葆有浙东沿岸独有的滩涂景观,更留存着数千年来,中国渔业文化所造就的滨海风情。
石塘镇上,一个个小石屋依海而建,一艘艘小渔船摇曳飘摇。
在这个富饶的原生村落,开渔季是每年这里最盛大的时刻。
每年八月,渔民们都会像每年的这时一样,自发地组织祭礼,祈求好的收成。
“我们都是靠天吃饭,老天爷的赏赐,哪儿有那么容易,你看到这海上这么多渔船,那都是为了生存。”
海边的石屋也是如此,一石一瓦,都蕴含着古朴的智慧。
村民们世代居于此地,生活也只剩下了安宁、诚挚与坦然。
“我们从七八岁开始住这种房子,石头全是真正的石头,一百年以后,它还会是这样。”
与仙居一样,真正让这片渔村声名大噪的,
却是有着“东方威尼斯”“马卡龙色渔村”名号的网红小箬村,
和修在半山腰上的网红“对戒观景平台”。
小箬村的石屋被涂成了七彩的颜色,让这小渔村光鲜了不少,
拍起照来也确实清新明丽,文艺梦幻,圆了不少人“假装在国外”的梦。
不但来打卡的人多了,这个“彩虹村”更是占据了搜索引擎上,石塘镇的大半流量。
台州的山,台州的海,就和这座新生的城市一样,
既披着现代文明的光鲜外衣,又留有绝美而质朴的风貌。
03
垂涎欲滴
不变的台州味道
批量生产网红美食,是这个时代的特点。
但台州的传统美食,却保存着这里最原始的味觉记忆。
台州人最爱海鲜,走进台州的海鲜餐厅,就像进了水族馆。
章鱼、水潺、望潮、香鱼、香螺……随手一挑,都是来自大海的原汁原味。
三门青蟹则是台州海鲜的头牌,被誉为“台州之鲜之最”。
没有复杂的烹饪技巧,葱油、红烧、清蒸,俱成美味。
当然,如果想吃最好的三门青蟹,去趟三门县,成片的蟹塘在等待你。
除了海鲜,台州的小吃可以说是本地人的最爱:
台州人爱姜,或许是因为靠海湿气太重的原因,
姜汁调蛋、姜汤面、姜米粥、姜汁冰淇淋等等,
这些光是有姜加入的小吃,便占了台州小吃的半壁江山。
除了姜,台州人还很喜欢把小吃做成饼类,
比如食饼筒、嵌糕、麦饼、麦虾、海苔饼……
馅料满满,每一口都很满足。
另外还有譬如糟羹、蛋清羊尾、梅花糕、扁食等等,
台州的小吃数不胜数,说上三分钟都可以不带重样。
但每道传统的台州美食,在台州人心目中,都无比神圣。
它们也就成了无数漂泊在外的台州人的“返乡凭证”。
“每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一个食饼筒,吃一份蛋清羊尾,这些小吃,是真的走出台州,哪里都吃不到了。”
“像王天顺海苔饼、双平麦虾店、杜记麦饼店,不管回家待的时间多短,那都是绝对要去吃一次的。”
“我可能一年不回几次路桥,但是每次都会去吃一碗魔鬼姜汤面。”
台州的水果,是台州的另一种骄傲。
在浙江流传着这样的一种说法:
“你在浙江混得好不好,取决于夏天有没有人送你仙居杨梅。”
在江浙沪流传着这样的一种说法:
“你在江浙沪混得好不好,取决于秋天有没有送你黄岩蜜桔。”
这两种水果完全可以被誉为“杨梅界的LV”与“蜜桔界的爱马仕”。
但台州人的快乐,远远不止蜜桔和杨梅。
玉环的文旦,大石的葡萄、黄岩的枇杷、玉麟的西瓜……
每一种水果,都是幸福存在的一种模样。
或许等到多年以后,台州人们会依旧深沉地爱着这些海鲜、小吃、水果,
即便沧海桑田,日月轮换,幸福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亘古不变。
浙江那么多城市,数台州最低调。这里曾经沧海,闪烁千年。
千年的山海风骨和岁月的市井烟火,都是台州。
来临海的城门下坐一个下午;
或者去椒江老城的街边吃上一碗姜汤面;
再或者到石塘镇的海边亲手摸摸那些百年石屋;
你,总会有心动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