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西黄河沿岸,13.1平方公里的“沿黄九品·品品连乡”片区串起9个村庄,六千多名村民靠着“抱团发展”的思路,把黄河赋予的生态禀赋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财富。
郭口村的转变最是直观,过去闲置的土坯房,现在成了城里人争相打卡的精品民宿。“以前村里年轻人都往外跑,老房子空着没人管,看着心疼。现在好了,闲置房改造成民宿,村民既能收租金,还能在村里就业。”大桥镇毕庄新村党委书记郭怀生的话里满是欣慰。
村里的“红富小院”带着半开放式阳光房,成了研学团建的热门地;“秋月小院”保留着75年房龄的土房风貌,室内却配套齐全,让游客“身在乡野,乐享精致”;“黄金小院”的亲子套房,更是让家庭游客趋之若鹜。8处采摘园里,年轻干部带着村民拍短视频、开直播,把水果从零售变成采摘体验,较往年提前一个月售罄。
不远处的艾山村则把一株艾草做成了大产业。作为中国五大名艾之一“九顶莲花艾”的产地,这里早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链条。村里流转400余亩土地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带动全县艾草种植面积扩展到五千亩,开发出艾条、艾草枕头、智能艾灸仪等120余种产品,通过电商卖到全国160多个城市。
艾草体验馆里,游客能体验艾灸、艾熏,感受中医药养生智慧;膏方馆里,名老中医现场诊疗,让传统炮制技艺焕发新生。如今,村里艾草产业年产值达700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1万余元,曾经的贫困山村,如今已是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片区里的其他村庄也借着“六共”机制拧成一股绳,各展所长。有的通过“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引入黄河豆腐工坊,以豆腐宴、古法制作体验传递康养文化;有的打造昆虫科普馆、乡村记忆博物馆,让乡愁与研学碰撞出新火花;沿线还串联起黄河法治广场、艾山牡丹园等景观,建成十里花堤、黄河风景旅游步道,推出大秧歌、杂技等演艺节目,开发20余类特色伴手礼。
专家点评
聊城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教授郭敬生:聊城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强化开拓创新和共享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进行整体谋划、系统部署,创新走平原特色乡村振兴路径,聚力打造平原粮仓、着力发展平原农业、加力塑造平原风貌、创新平原治理模式,着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市。
(大众新闻记者 赵雅南 杨成 高田)
责任编辑:金雪
大众新闻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大众新媒体大平台 联系电话:0531-85193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