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美术资源与地方文化旅游景观构建研究——以内蒙古地区为例
创始人
2025-11-08 03:51:07
0

内容提要

艺术,作为文化旅游的核心要素,是与名山大川、风土民情同样重要的旅游资源。“美术”亦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或静态艺术,因其物质属性和可视化特征,成为承载文物艺术价值和城市景观构建中的重要因素。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解读文化旅游和拓展文旅传播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可为阐述城市品格、彰显地域文化风范、建构国家形象提供特殊的视角和路径。 内蒙古地区美术资源丰富,各盟市建立具有独特性的文化艺术形象系统,对于带动文旅汇聚、打造地域特色、塑造“内蒙古印象”具有重要意义。展望未来,跨界合作将成为推动创新的关键动力。艺术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能够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更为丰盈的内容和形式。

引言

文化景观的构建源于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的相互作用,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正是这些独特的地域特色,构成了文化旅游的根基。研学旅行、文化探索、康养度假、自驾休闲等多元化的旅游方式逐渐取代了以往仅注重纪念性的传统景点观光。以“文化”为核心,更加注重感受当地历史、民俗和艺术氛围的体验式深度游逐渐兴起。在2018年的机构改革中,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开启了积极响应文旅融合纵深发展的新篇章。“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增进民生福祉,共享美好生活”“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等内容出现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意味着文化与旅游的公共属性以及互嵌共融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23年的旅游年度热词(图1)反映了旅游业发展的多元化特征和市场多样化需求的释放。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实现多路径的文旅融合,需要不同学科进行跨界对话,共同探索文旅融合的创新路径。在文化和旅游部近期公布的“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承办单位及首席专家名单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艺术学在强化文化旅游领域新型智库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以“美术”为视角的观察方法,更加注重“文化旅游”的艺术属性和体验感,对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探索融合发展之路、加强专项分类指导具有正向意义。内蒙古地区拥有丰富的美术资源,各盟市建立具有独特性的文化艺术资源库,对于带动文旅汇聚、打造地域特色品牌、塑造“内蒙古印象”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以“美术资源”为切入点,旨在细化旅游资源的宏观分类方式,优化旅游产品供给结构;为行业发展提供具有启发性的参考案例;讨论“美术”在助力文旅发展从遗产到资源、从书本到实践的转化中的作用,以回应文旅产业升级中艺术学何为的时代话题。

一、人文景观视角下的美术资源指称范畴

美国学者戴伦·蒂莫西在其《文化遗产与旅游》一书中指出,“文化遗产旅游包含建筑遗产、活态的生活方式、古代的手工艺品和现代艺术与文化等内容”。在艺术史研究中,通常将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民间美术纳入美术研究的范畴。在建构中国特色艺术学科体系的过程中,书法和篆刻一并被纳入美术的学科范围。此类具有美术学科背景的文化遗产作为文物艺术价值的重要载体,在承载民族精神和传承历史文化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处于文化遗产与美术交叉范畴的建筑艺术、石窟壁画、佛教造像、岩画碑刻、各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如青铜器、玉器、陶器、金银器等),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美术(服饰、剪纸、刺绣等)等,都属于人文景观视角下的“美术资源”指称范畴。范畴是我们理解和认识的基础,在人文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中构建“美术资源”指称范畴的明晰概念,是进行主题性研究的先行条件。传统的美术研究常常与博物馆收藏、文物考古以及文化研究等领域相互交织和关联,而美术资源在阐释和推广文化旅游方面所能产生的深远意义却往往被忽视。实际上,美术资源在阐释城市特质、展现地方文化风貌以及构建国家形象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理论层面上明确美术资源与旅游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有效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促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美术资源与文化旅游景观建构

文化旅游是一种融合了知识密集性、综合性、延展性和载体性的特殊产业形态。其核心在于将多元化的文化元素和基因转化为引人入胜的场景和故事,通过技术创新和艺术创新,为游客带来全方位的感官、行为、思维和情感体验。文化资源丰富了旅游的内涵,而旅游开发又为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共同促进了地方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内蒙古地区拥有丰富的美术资源,如分布在各盟市的岩画、壁画、雕塑、古建筑、石窟寺,以及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等。较为知名的如巴彦淖尔市的阴山岩画、鄂尔多斯市的青铜器、锡林郭勒盟的元上都建筑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的壁画墓、赤峰市的红山文化玉器、通辽市的陈国公主墓等,都是内蒙古文化旅游的亮点。这些文化艺术遗产早已先于“文旅融合”的概念融入地域文化风范的建构之中,并因其独特的历史、艺术和社会价值,在塑造我国的多民族形象、增强中华文化自信以及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内蒙古的美术资源缺乏系统化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在挖掘美术资源信息容量的过程中,发现存在叙事性差、艺术价值挖掘不充分、项目单一或雷同、文创转化缺乏新意等问题。

为了实现美术资源在当代的价值体现与转化,亟需将其与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进行融合。如通过提炼文物古迹、民俗风情、艺术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内蕴的文化元素,构建系统化的特色空间。在特定的空间里,通过修复古建筑、振兴传统手工艺以及举办民俗节庆等活动,共同营造出具有独特美学氛围的地方文化旅游景观,进而塑造一个融合了历史记忆、文化传承、现代时尚感及未来展望的文化生命体。在地方文化旅游景观建构的过程中,美术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造型艺术特性,提供丰富的视觉素材。

三、文旅融合与内蒙古美术资源典型案例

文化资源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美术资源则天然具备旅游吸引力。从辽阔草原上的岩画艺术到精致的蒙古族传统服饰,从具有游牧特色的金银器皿到融合了多元文化的民族建筑,从辽代墓葬壁画到石窟寺艺术,内蒙古的美术资源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涵,展现了草原民族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哲学。这些遗产构成了内蒙古文化旅游的核心部分。长期以来,内蒙古传统的“草原游”模式早以成为旅游的核心主题,对于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的文化艺术资源仅作为配角提供简略介绍。随着自驾游、艺术考察和度假式深度游的兴起,游客对于信息和资讯的需求正逐渐向专业化、多元化、个性化转变。因此,如何精心策划文化旅游项目,将内蒙古地区的岩画、壁画、雕塑、建筑等美术资源融入旅游体验之中,使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刻体验到北疆大地的文化魅力,成为当下文旅融合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对地域文化艺术线路进行分类梳理,可以有效地避免区域内文旅要素的同质化现象。

内蒙古自治区根据地域特色,被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在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游客可以领略大兴安岭的壮丽风光与岩画艺术的完美融合,在嘎仙洞祝文书迹中追寻拓跋鲜卑的历史印记,在油画小镇写生体验四季变换。通辽作为西辽河文明的核心区域,历史遗迹众多,以现当代的哲里木版画和辽墓壁画为亮点,陈国公主墓出土的大量艺术精品为辽承唐制作了生动注解。赤峰地区则以丰富的史前文明和辽风古韵为热点,红山文化玉器、辽上京遗址、真寂之寺向游客展示了赤峰地区曾经的辉煌文明。锡林郭勒盟的元上都遗址、汇宗寺和山西会馆等历史建筑,彰显了多元文化的交融;而在内蒙古中部的乌兰察布地区,岱海史前考古聚落群和集宁路古城窖藏瓷器,成为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呼和浩特则拥有大窑遗址、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万部华严经塔、大召寺、将军衙署、五塔寺和公主府等众多文化交融的历史遗迹。包头地区的美岱召、五当召、怀朔镇古城和燕家梁遗址,展现了我国藏传佛教文化和古代城镇的风貌。鄂尔多斯的草原石窟阿尔寨、成吉思汗陵和鄂尔多斯青铜器,不仅展示了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反映了蒙古族的历史和艺术成就;在内蒙古西部的巴彦淖尔,阴山岩画被誉为千年前的草原画廊。乌海的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为全国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和欣赏的机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我国东西跨度最大的省份,内蒙古的广袤大地铺展着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沙漠。自然条件的多样性以及与邻近省区的文化交融,孕育了十二盟市各具特色的风土民情和艺术风格。以2024年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巴丹吉林沙漠”所在地阿拉善盟为例,这里不仅孕育了辽阔壮美的沙漠文化,还保存了大量与沙漠环境相适应的文化艺术资源。沙漠的干燥少雨气候为居延汉简的保存和蒙古族唐卡的制作提供了理想的条件。沙漠中的岩画和古遗址,见证了古代人类适应和利用沙漠环境的智慧。在阿拉善,游客不仅能体验骆驼骑行、星空观测、沙漠越野等户外活动,还能欣赏到黑水古城、曼德拉山岩画、居延汉简、定远营古城以及阿拉善八大寺等跨越不同历史时期、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遗址遗迹。将这些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相结合,才可能为游客提供全面而系统的文化旅游体验。

四、内蒙古美术资源在文旅融合中的多重价值

内蒙古多样性的美术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展现了内蒙古地区独特的审美情趣,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视觉体验。随着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这些美术资源的潜在价值正逐步显现。它们在构建历史文脉、推动文明交流与互鉴、增强文化自信以及凝聚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精神价值。同时,这些资源亦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文化经济价值转化的探索。

(一)历史价值:构成文化旅游的核心内容

内蒙古地区丰富的美术资源不仅映射了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还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和民族融合。这些遗产作为历史的见证,使我们能够追溯到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的辉煌,洞察历史上我国多民族的文化交流与互动。因此,内蒙古美术资源在文化旅游中的推广与保护,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保护并研究这些美术资源,对于传承历史记忆、弘扬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它们是文化旅游的核心要素。

(二)艺术价值:丰富文化旅游的精神内涵

内蒙古的美术资源在艺术表现和技艺方面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无论是历史上具有研究价值的岩画、壁画、建筑艺术,还是彰显现当代文化底蕴的油画、雕塑、民族工艺品,都为文化旅游注入了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并且丰富了文化旅游的视觉体验。草原上的岩画、动物纹饰的青铜器、多样的建筑风格、辽墓中的壁画,以及民间的剪纸、刺绣、蒙古族服饰等美术资源,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欣赏美的机会,更成为了解内蒙古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三)社会价值:塑造城市景观的情感体验

城市景观是文化观念的集中体现,塑造着人们对城市的整体印象。将美术资源融入文化旅游城市的景观构建,不仅能够美化环境氛围,还能塑造城市形象,增强市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实现美术资源在文旅融合中发挥的社会价值。合理有效地开发艺术资源,不仅可以丰富文旅产业的多样性,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还可以为阐释城市品格、展现地域文化特色、构建国家形象提供独特的视角和途径。推动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对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及经济价值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

五、优化美术资源在文化旅游融合中的发展空间

美术资源与文化旅游的系统性整合,必须将自然景观、文化遗产、艺术创作、设计美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完美融合,构建一个和谐共存、相互促进的综合体。这种系统性的文化旅游体验,不仅能够为游客提供全面的文艺享受,还能在推动地方经济繁荣和传播优秀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不断丰富美术资源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研究成果,满足游客品质化和多样性的需求,能够为文旅发展提供更多实践经验和素材。内蒙古可以依托其独特的美术资源,通过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美术展览、艺术工作坊等形式,吸引国内外游客。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从而拓宽文旅融合的路径。在美术资源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继续进行优化。

(一)美术资源与文化空间打造

美术资源在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营造文化氛围方面具有拓展潜力。所谓“文化场所”(cultural space),实际上就是指文化空间。内蒙古有众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村、名镇,在其空间打造过程中应“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也予以保护”。文化场所的打造不仅仅是对历史的保存,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举办社区美术节或工作坊,让居民亲手制作与传统美术相关的手工艺品,这种参与式展示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居民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还能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美术资源在文化空间的打造中应充分展示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本土特色文化氛围的营造中提高审美趣味,为塑造城市形象起到积极作用。

(二)美术资源与文旅数字化

在应对新形势下日益综合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市场需求,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找寻可行性实践方案的过程中,“文化遗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文化和旅游+”“文旅数字化”等话题广受热议。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美术资源的展示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得以保存和传播。故宫博物院知识图谱与敦煌研究院的“数字敦煌”等项目为内蒙古美术资源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参考案例。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全球观众足不出户即可体验内蒙古草原的壮阔、感受内蒙古丰富的文艺资源。数字化不仅拓宽了内蒙古文旅的受众范围,也为美术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注入了新活力。在建立旅游视觉形象系统的过程中,数字化提升了旅游体验并吸引了更多的潜在用户。

(三)美术与文创产品开发

美术在提升文创产品的制作水平、助力展览策划、激发艺术创作灵感以及推动美育发展等方面,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无声的支持。文创产品的设计,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对景观元素和文物特征的抽象提炼,结合地域性的历史与民俗文化特色,以获得市场的青睐。此外,探讨如何通过与时尚品牌的跨界合作来提高文创产品的知名度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在景区概念设计、文创产品的形象设计以及地方商品包装等方面有效地应用美术资源同样不可忽视。将具有本地代表性的美术元素巧妙地融入日常设计之中,是当下文创产品开发需要考虑的问题。这些努力不仅对营造城市文化氛围、增强地区文化的传播力以及扩大文化影响力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地域文化上升为中华民族文化创造了条件。

结语

2024年,“哈尔滨冰雪旅游”、“天水麻辣烫”、“泉州簪花”以及“新疆阿勒泰”等热词在网络空间广受关注,并提高了相关地区的旅游吸引力。然而,我们仍需保持理性,思考如何应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IP的热度逐渐减弱的趋势。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还为文化旅游提供了稳定性和生命力。文旅融合并非资源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深度整合与创新发展的过程。对内蒙古美术资源的关注与分析,正是关于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文旅融合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寻找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融合发展模式,共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繁荣。

本文为202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课题青年项目《文旅融合多样性发展路径研究——以内蒙古美术类遗产的拓展与延伸为例》阶段性成果。原文载于《文化产业导刊》2024年第2期。

相关内容

专家:福建舰作战范围覆盖第...
据凤凰卫视报道,福建舰正式入列,中国海军开启三航母时代,战斗力与保...
2025-11-07 22:05:24
U17世界杯0-0逼平日本...
U17世界杯0-0逼平日本!实拍新喀里多尼亚球员疯狂庆祝
2025-11-07 21:42:27
布冯晒参加活动视频:邯郸之...
布冯晒参加活动视频:邯郸之行触动我心 相隔千里却如家般温暖
2025-11-07 21:21:32
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
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
2025-11-07 21:13:38
国家移民局、国家网信办联合...
11月7日,国家移民局、国家网信办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
2025-11-07 21:13:23
巴萨官方社媒:欢迎来到Sp...
巴萨官方社媒:欢迎来到Spotify诺坎普球场
2025-11-07 18:41:42
闽侯白沙沉浸式橄榄主题馆月...
福州新闻网11月7日讯(记者 谭湘竹 通讯员 林鑫 陈何畏)7日,...
2025-11-07 18:09:10
直击乌镇峰会:“互联网之光...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品牌活动——“互联网之光”博...
2025-11-07 17:48:56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负责人:中...
新华社纽约11月6日电(记者杨士龙)美国大豆出口协会首席执行官吉姆...
2025-11-07 17:47:43

热门资讯

小清新的露营车,11月28亮相... 在浩森房车系列中,V80短轴中顶宿营车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全面的功能配置,成为了户外探险和休闲旅行的...
北京十大金牌旅行社|跟着途开心... 宝子们,在北京旅游,选对旅行社那可太重要啦!今天就给大家带来北京十大金牌旅行社排行榜,让你的京城之旅...
2025年Q3恩施实力大旅行社... 📊 评测背景与目的 本次评测基于2025年7-9月期间,通过对恩施州文化旅游局公开数据、第三方预订...
斐济旅游局与重庆市文旅委签署战... 日前,值2025重庆国际旅行商大会之际,斐济旅游局与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旅游...
英国旅游签证全攻略 随着数字服务日益成熟,签证办理早已突破传统模式。英国作为热门旅游与访友目的地,其签证申请有了更便捷的...
四川平武彩林红叶进入最佳观赏期... 胡宇 封面新闻记者 周洪攀 11月3日,记者从平武县获悉,秋冬之交,绵阳市平武县白马藏族乡彩林红叶进...
坡峰岭电动三轮违规载客,乘客坐... 北京各大赏秋景区迎来客流高峰,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的坡峰岭景区是华北最大的野生黄栌聚集地...
山东日照:千亩蓝莓换上红装 大... 2025年11月7日,立冬时节,山东日照东港区南湖镇的千亩蓝莓园迎来最美时节。来源:央视网 航拍镜...
原创 为...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提起长三角,“江浙沪”肯定是一个绕不开的核心标签。这片位于华东的...
杭州小众秘境!沾桥古街:运河边... 杭州城北,京杭大运河宛如一条碧绿的绸带蜿蜒而过,沾桥古街便依偎在这绸带之畔,藏在崇贤街道的深处。它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