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导师要出差了!
坏消息,带你一起。
超级坏消息:5 个小时高铁,你和导师排排坐,分果果。
顶级坏消息:房间不够了,订的大床房。
学术 i 人的至暗时刻莫过于此,人还没有出发,但其实走了已经有一会儿了。
但其实,和导师出差也是一场命运的豪赌,有人逆天改命直接成为导师的「心腹」,有人当场渡劫变为导师的「心腹大患」……
运气好的研究生,从打包行李就开始「掉链子」。
第一次出差难免搞不清楚状况,没有拿捏好出差和旅行的界限,就会出现导师只带电脑和脑子,而你带了电饭锅、折叠碗、自热锅的盛况……
图源:小红书
不过行李带多了也没关系,导师渴了饿了,你反手就是一个「无中生有变零食」。
怕就怕导师太有眼力见儿了,非要帮你提那个 28 寸的行李箱,也是怪不好意思的。
图源:小红书
其次,时间管理很重要。自己起晚了误车,这次学术会议只是损失了一只「学术蝗虫」。
图源:小红书
但是如果带着导师一起误车,60 岁+ 的老人还要在车站/机场狂奔,是有点虐待老人那味儿了,不过也很有可能是一群脆皮研究生还没有跑过 60 岁+ 老当益壮的导师……
图源:抖音
但是一会儿上了飞机,脆皮研究生们炫飞机餐肯定比导师快,也算扳回一城。
和导师共度一段长途旅程,选座也有讲究,最佳的天选之座——两个人之间隔着一条走廊。若即若离,主打一个「看得见但聊不着」的优雅。
图源:小红书
但大部分同学,只能跟导师排排坐,聊论文聊课题,有导师的地方就是组会现场。
图源:小红书
大部分网友的建议都是上车直接开睡,毕竟导师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起来聊课题,只要别睡过站就好。
图源:抖音
对于长途旅行来说,带零食给导师分享是可以的,但是零食的种类还是要事先筛选一下。
图源:小红书
其实排排坐也不用太焦虑,有可能导师也不想跟你聊天,只用乖如巧,安如静就好了。
图源:小红书
所以,你玩你的,他学他,岁月静好,互不打扰,其实没问题。
有的同学反应就比较过激,直接给自己自费升舱,但也不排除,和导师想到一块儿,两人又在公务舱四目相对的尴尬场面。
最理想的情况可能是上了车,发现导师比自己玩得还嗨,那心理包袱也就卸下了,这段旅程也开了个好头。
图源:小红书
和导师面面相觑的同学也不要气馁,要想想有人出差时还坐在导师和师母中间呢,三个人和和美美地把日子过好比什么都强。
图源:小红书
熬过了舟车劳顿,和导师刷开同一间房时,学术 i 人的地狱模式才真正开始:
半夜 11 点,你躺在床上,导师还在改论文,摘眼镜,搓脸,叹气三连,你在一边安静如鸡,生怕导师发现你还活着,更闹心……
对于这种史诗级社交难题,网友们也是各抒己见,有人添乱:
有人倒反天罡:
有人物尽其用:
有人时刻不忘自己的人设:
有人番茄小说看多了:
当然最后还是山东 ip 出手给出了高情商答案:
不过其实导师也是人,他们的行为有时候也只是在维护自己的导师形象,他可能也在想,这小子怎么还不睡,我快装不下去了。
最后就是这场出差的重头戏——学术会议,但事实上,这部分一般是导师的 social 主场,咱们负责做好茶歇品鉴工作就好了。
不过桌上那一大盘车厘子让你给拿下了半盘,还好心分给了导师、师兄、师姐,这难道不也是一种胜利吗?
就算最后要和导师一起上桌,跟一些只在参考文献里见过的大佬一起吃饭,有些不太得体的举动也不用太谴责自己。
毕竟那个在学术会议上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导师,可能也只是一个私底下爱喝百香果双响炮的宝宝罢了。
xx 导师:来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