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不仅有土司文化的印记
还有众多历史遗存
等待着人们去探寻其中的故事
每天了解一个重庆地名
今天,小布丁邀你一起来聊聊
石柱县悦崃镇
悦崃镇。图源:石柱组工
悦崃镇
位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西北部
东靠黄水镇
南邻桥头镇、三益乡
西与龙沙镇相邻
北与鱼池镇接壤
悦崃镇,原名悦来镇
引《论语》“近者悦,远者来”之意
取两句后面一字,故名悦来镇
后因与重庆市渝北区悦来镇重名
而更名为“悦崃镇”
悦崃镇。图源:石柱文旅
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乾隆《石砫厅志》:
“自悦来场东为桅杆坝。”
道光《补辑石砫厅新志》载:
“又东三十里为悦来场。”
清末《石砫厅乡土志》亦有此类记载
2001年撤乡设镇
悦来乡更名为悦崃镇
悦崃镇
文化底蕴深厚
比如水车坝(古城坝)为石砫宣抚司遗址
现存有马氏宗祠、古墓群、
古道石桥、古民居建筑等遗存
另外
悦崃还存有大量民国时期修建的碉楼
为当时独具特色的建筑
集防御、居住、储藏等功能于一体
极具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图源:重庆地方志
青龙桥静卧在悦崃河之上
这座始建于南宋的古桥
以青石铺就30米桥身
桥墩精雕龙头镇水
栏柱镶嵌石球为饰
深浅不一的马蹄印密布桥面
这是往来巴盐古道的商队
经年累月踏出的印痕
它们无声串联起土司治所与四方驿道的商贸血脉
将八百年前的驼铃回声凝固在石板肌理中
图源:重庆地方志
向北行不过百步
马氏宗祠的朱漆大门赫然入目
乾隆年间落成的祠堂内
一方《马氏源流碑》以589字铭刻着家族秘史:
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裔马定虎
于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率部平乱
在此建立石柱安抚司
门楣“世系传之汉朝将军门第”的楹联
至今仍昭示着这个土司王朝的赫赫威仪
图源:重庆地方志
散布在田间地头的碉楼群堪称建筑奇迹
永固楼高达 20 米
四角的暗堡设有射击孔
石孔外小内大的设计既能防御外敌
又能观察敌情
长岭碉楼更暗藏机关
楼内地道直通后山
危急时刻可迅速转移
这些用糯米浆混合石灰砌成的碉楼
历经多次地震仍巍然屹立
墙体上的弹痕
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过往
南宋的青龙桥见证了巴盐古道的商贸繁华
乾隆年间的马氏宗祠诉说着土司王朝的威仪
散布田间的碉楼群承载着明清时期的岁月沧桑
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
不仅是悦崃镇文化底蕴的见证
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