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印度博主带着155元人民币从老挝边境出发,计划徒步800公里到昆明,还盘算着靠路边便宜香蕉充饥。然而第一顿饭就打破预期:一碗面条售价10元,相当于他总预算的十五分之一,让他当场愣住。
资金迅速告急后,他尝试用ATM机取钱却操作失败,转而抱怨机器"设计落后",实则是因额度不足。夜晚在公园露营时,又因被晨练的大爷大妈吵醒而抱怨"为什么起这么早"。
拦顺风车时,多位司机靠近后皱眉离开——或许与他多日未洗澡的气味有关。最终有当地小哥用手机帮他叫到网约车,他起初不满"别人自作主张",得知车费由对方承担后才"瞬间眉开眼笑"。
网友对此争议激烈,有观点认为"不必过度热情,该收的费用就正常收",指出真正的待客之道是"公平相待,不刻意讨好"。更有人直言:博主既未做旅行功课,又指望用极低成本完成不可能的任务,遇到困难就抱怨,"这样的心态真没必要出门"。事件折射出文化差异下的旅行认知冲突——好客不等于免费,尊重始于对规则与成本的基本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