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贵高原东部,武陵、苗岭两山交会之处,屹立着一座千年古镇——镇远。这里藏着黔地的灵秀,裹着民族的风情,沉淀着时光的厚重。若说过往,山水是它的屏障;如今,一条条蜿蜒舒展的国省干线公路,正化作灵动的笔触,让镇远千年风华从深闺走向人间。
隧路破群山,解锁古镇新通途
曾几何时,镇远的美,困在崎岖山路间。游客听闻?阳河的碧波、古城墙的沧桑,却因山路弯弯、车行迟迟,只能望“黔”兴叹。然而,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浪潮涌来,这层“云雾”被轻轻拨开,中河山隧道的贯通,更是为镇远旅游打开一扇便捷之门。
G551线,作为进出镇远古城的关键通道,其蜕变尤为关键。过去受沿线集镇化与交通流量增加影响,路况明显下降。为此,凯里公路管理局以G551线公路路面改造工程为契机,对全线112公里的路面进行翻修与安防设施提升。如今,车行其上,一侧是青山如黛,一侧是流水潺潺,沿途乡镇与景区像珍珠般被串联,既是交通线,亦是景观带,载着游客驶向古城深处。
G551线上坪地大桥路段(杨超 摄)
G211镇远大地至小田溪公路改扩建工程,正以二级公路的标准,在群山间勾勒新的轮廓。58公里的路程,8.9亿元的投入,将为镇远织就更密的路网,让古镇与周边地域的联结更紧,让游客的脚步更从容。而G320线的持续升级,亦如一条丝带,将镇远与外界的繁华轻轻系起。
2025年3月26日,中河山隧道的通车,是镇远旅游的“时光魔术”。从前绕行山间10公里、耗时20分钟的奔波,如今只需1分钟便能穿越;人车分流的设计,让山路不再拥挤,让游客的心情少了焦躁、多了惬意。更妙的是,这条隧道像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古城的青石板路,一头连着铁溪的葱郁林海,让“游古城、探山林”的旅程,多了几分顺畅与诗意。
路景共成画,漫行黔地赏诗意
公路不再是单纯的通行之道,而是成为镇远“路旅融合”的诗意载体。当车轮碾过国省干线,窗外的风景便成了流动的诗行——青山随路转,绿水伴车行,田园里的炊烟、山坡上的野花,都成了旅途中的惊喜,让赶路的时光也变得温柔。
G551线上,镇远公路管理段把“诗意”种在了路边。樱花绽放时,粉白花瓣随风落在车窗;紫薇开时,紫色花穗映着青山,“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不再是想象。他们还为G211线、G551线的观景台、停车区“梳妆”,将老旧的波形护栏,改造成能歇脚的长椅、能置物的方桌,让游客停下脚步时,既能赏山水,亦能享从容。
郎洞村的蜕变,是“路旅融合”写就的最美篇章。公路修到村口,村民便借势种下百亩玫瑰,让花香漫过路面;再建起露营基地、铁索桥、霍比特小屋,让这里成了“童话小镇”。每逢节假日,游客循着公路而来,在玫瑰园拍照,在露营地看星空,农家乐的炊烟里飘着饭菜香,民宿的灯笼映着笑脸。一位农家乐老板笑着说:“路通了,花香引来了客人,我们的日子也像这玫瑰一样,越开越艳。”
蕉溪镇郎洞村露营基地(杨超 摄)
依托这些诗意公路,镇远还串起了多条特色旅游线路:从古城的青石板路出发,沿公路去?阳河看碧波映山,去高过河感受漂流的刺激,让游客的旅程不再零散,而是一场连贯的山水诗行。交通的便捷,也让镇远的美飘得更远,不仅国内游客慕名而来,外国友人也循着公路的指引,来感受这座千年古镇的独特韵味。
路网连产业,繁花深处富民生
公路延伸之处,不仅有风景,更有希望。国省干线的畅通,像一束光,照亮了镇远的产业发展之路,也点亮了百姓的致富梦想。
在高过河景区周边的村寨,一家家以“漂流”为主题的客栈、餐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住宿和餐饮选择。村民们有的经营民宿,有的售卖漂流装备,有的摆摊卖土特产。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听说家乡变了样,纷纷返乡创业。“以前路不好,景区冷冷清清,只能背井离乡;现在路通了,旺季时农家乐天天满座,一年能赚十几万,比在外打工踏实多了。”一位返乡青年的话,满是对家乡的自豪。高过河景区还吸纳了200多名村民就业,检票、安保、救生员……一个个“家门口的岗位”,让村民既能守着家,又能挣到钱。
公路也为镇远的特色农业插上了翅膀。小米椒、吊瓜、天麻这些“山货”,以前因路远难运,只能烂在地里;如今沿着国省干线,既能快速运往外地市场,也能及时送到景区周边的农家乐、民宿,成为游客餐桌上的“地道美味”。“农旅结合”的模式也渐渐成熟:游客漂流结束后,沿着公路去草莓园、葡萄园、桃子园采摘,亲手摘下的果实更甜,农民的腰包也更鼓。
交通的优势,还让镇远成了企业眼中的“香饽饽”。不少企业看中这里的路网畅通与资源丰富,纷纷来投资建厂,工业的兴起不仅增加了地方收入,还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让镇远的经济不再只靠旅游,而是多元发展、稳步前行。
镇远古城夜景(石根萍 摄)
大道如弦,弹唱着千年古镇的新生;通衢似带,系起了山水与人心的期许。它拨开了山水的阻隔,晕染了路景的交融,催开了富民的繁花。当路网在群山间继续舒展,当旅游产业在时光里愈发醇厚,镇远定会成为更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在这里,古巷的风会讲述新的故事,?阳河的波会映出更亮的星光,而那条条通衢大道,终将载着古镇的风华,驶向更璀璨的未来。(杨孟圆)